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质量可以运用土地的自然特性指标和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指标进行评价。前者为土地的自然质量评价,后者则为土地的经济评价。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土地经济评价视土地为生产资料而不是单纯的自然体。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统计方法对土地质量评价成果进行分析,为土地质量统计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4.3.5 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质量可以运用土地的自然特性指标和土地的社会经济特性指标进行评价。前者为土地的自然质量评价,后者则为土地的经济评价。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土地经济评价视土地为生产资料而不是单纯的自然体。这如同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水稻土或其他土地,其自然性状和肥力相似,归属于同类土地,但由于区际间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农业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致使同类土地上的产量和效益方面存在差异,最终归属于不同的经济评价等级。理论上说,根据等量费用效益投入于不同质量土地上的差异,可以评价出土地的质量差异。但是,现实生活中等量的劳动耗费条件是难以得到满足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在土地经济评价中把产量及其劳动耗费结合在一起加以考虑,一般就采用不同质量土地上的劳动耗费与相应的产量之间的对比方法来实现。

土地经济评价一般还可以继续划分为单项经济评价、综合经济评价、土地资源经济评价和土地的国民经济评价。

鉴于目前对土地经济评价的理论、对象和方法在学术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评价指标上一般有三种不同的选择:①按开垦生荒地的全部费用;②按级差地租;③按单位面积的总产值和纯收入。由于指标不同,故评价方法上也有差异。

目前广为应用的评价指标是产量、产值、纯收入。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地的质量。但由于任何一类土地都存在着对不同的作物不同的适宜程度的特点,仅按一种作物产量来对比土地质量是不可能全面反映其差异的。一般可以把各主要作物的产量标准化(如折成饲料单位)来累计各种作物的产量。

为了比较各种作物产量和所需费用,可以运用价值指标即总产值和纯收入。按总产值指标能够从单位面积产量的角度来评价土地的肥力,按纯收入则可以从单位面积上的收益率(利润率)角度评价土地的相对质量。

土地经济评价级别可按下式计算:

img59

式中:A——某类土地按总产值或纯收入评定的级分;

B——该类土地上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或纯收入;

B100——级分为100分对应的总产值或纯收入。

此外,也可能比产量(单位面积生产费用的分摊某作物的绝对产量)作为土地经济评价指标,其评价级分可按下式计算:

img60

式中:AC——某块地按某种作物成本确定的评定级分;

D——级分为100分对应的该作物单位成本,即单位面积土地上生产费用与产量之比;

C——待评价土地上该作物单位产量成本。

还可以采用级差地租来评定土地质量。土地质量的优劣是产生级差地租差异的基础,而土地的位置(地块同市场、交通枢纽点的距离等)的差别也是形成级差地租的重要原因。

按级差地租来评定土地,一般采用三项指标:总产值、费用回收率和级差收入。三项指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级差收入可视为总产量与费用回收率两项指标的函数。各项指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img61

式中:Mj——第j类地上第i种作物的费用回收率;

Nj——第j类地上第i种作物的基准产值;

Rj——第j类地上第i种作物的基准费用。

I=IP—Imin

式中:I——级差收入;

IP——纯收入;

Imin——最低社会必要纯收入;IP=N—R;

Imin=K(St+SC)。

式中:St——固定生产资金;

SC——为获得产品所耗费的流动资金,等于扣除折旧后的全部费用;

K——总生产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效果系数,等于纯收入与总生产资金之比,一般取K=0.15。

在以上计算基础上,按下式计算各待评价土地的级分:

img62

式中:A——某类地的评价级分;

B——某类地的评价指标值;

B0——级分为100分相应的评价指标值。

应当指出,级分为100分的地类可以是最优地类(封闭式)或任一地类(开放式)。

评价地域(企业、区、省等)加权平均级分可按下式计算:

img63

式中:AC——评价地域加权平均级分;

AP——各类地的评价级分;

P——各类地的面积。

当评价地域因距离遥远,其运转费用超过单位面积平均费用5%时,应加入地理位置修正值。

最后应将评价成果,按其类型和等级进行分类统计,填入土地质量统计表内。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统计方法对土地质量评价成果进行分析,为土地质量统计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