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自由化
航空自由化,是指航空运输经济自由化,是一个经济学中的概念。航空自由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国内推行“不管制”政策。所谓“不管制”,是相对管制而言的,是一种“放任政策”,指取消政府对航空运输在经济上的管制,主要是实行进入市场和制定运价自由化,使其完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
将“不管制”政策由国内推行到国际,表现形式就是“开放天空”。所谓“开放天空”,是指在尊重各国主权的前提下,各国之间相互给予自由进入对方航空运输市场的权利,即相互开放航空运输市场。
新形势下,不开放航权成了航空运输的发展障碍。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全球市场一体化,要求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世界贸易组织”(WTO)正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而产生的。经济全球化要求加大航空运输的发展速度。现行双边体制是航空货运网络和服务理想效率及经济运行的主要障碍,因此不少国家和航空货运行业纷纷要求推行航空货运自由化。
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航空货运市场迅速扩大。我国航空货运需求不断扩大,但航空运力却投入不足,是一突出的矛盾。一方面需要采取扶持政策,壮大我国航空运输企业,增加投入运力;另一方面,要逐步开放航空运输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刺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2003年我国对新加坡开放了厦门第五货运航权,就是为支持厦门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2003年3月第五次世界航空运输大会,中国政府表明立场:中国将顺应自由化的潮流,根据中国经济建设和民航业发展的需要,积极、渐进、有序、有保障地推进航空运输自由化进程。经中国民航总局批准,决定开放海南经济特区第三、四、五航权,以此来繁荣海南航空运输市场,促进海南经济的发展。中国民航业只有在国际舞台上竞争,才能从民航大国变成民航强国。
开放航权,即是开放市场,必须形成激烈竞争格局,对航空公司带来了挑战。因此,既应该“积极”,也需要“渐进、有序、有保障地推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