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石油是重中之重

石油是重中之重

时间:2022-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方针,把石油和炼油化工作为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重点产业。1903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关于石油的国际事件,即德商世昌洋行企图开采延长石油。中国石油工业由此萌芽,从而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因此赢得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的殊荣。解决这些事关民族独立和国家生存的资源性问题,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历史性课题之一。

实现工业化 石油是重中之重

1949年,全国生产汽、煤、柴油仅3.5万吨,成品油的90%依赖进口。毛泽东曾说:“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啊!”

当时我们能够生产“解放”汽车了,也有了歼5飞机,可是没油啊!

这时候“贫油”的窘迫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工业化道路挥之不去的阴影。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毛泽东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方针,把石油和炼油化工作为赶超型工业化战略的重点产业。

石油是埋藏在地下的可燃性矿物油,是当代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

说起石油,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又称“延一井”。

据史料记载,我国发现石油,从秦汉就开始了。追溯到东汉,班固早在《汉书·地理志》就撰文曰:“高奴有淆水,可燃”;到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说:“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他第一个把这种可燃物质命名为“石油”,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这时,已经比1556年德意志人乔治·拜耳对石油的命名早了600年。

石油最早的开发,有记录始于元朝。《元一统志》说:“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并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这一口油井的挖掘,比美国和前苏联自称的世界上第一口油井又早出了500年。

到了清末,中国的石油除了在台湾打出了一口油井外,几乎是一片空白。偌大的国家靠什么来支撑?据1905—1906的海关贸易资料显示,这一时期,中国每年都要进口多达30万吨—40万吨的石油,支付白银1500万两以上。

1903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关于石油的国际事件,即德商世昌洋行企图开采延长石油。到这时候,延长石油才引起了官方和西方人的注意。但在当时,清政府统治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国内既没有专门的石油人才,又没有勘探开采设备,只能去寻求洋人的帮助。延长候补知县洪寅带着10余斤原油到汉口请日本人化验,结论显示:成分特佳。他又邀请日本人踏勘了油苗,结果:油质“胜于东洋,能敌美产”。

1906年,清政府从日本购回钻机和炼油设备,并聘请日本技师来延长钻探和开采石油。当钻至68.89米处即见旺油,日产原油可达150公斤—200公斤,用小铜釜加工之,日获灯油12.5公斤,遂往西安检验:“烟微光白,可与进口煤油媲美。”顿时,国内外交相称赞。当钻到81米完井时,当即竟生产原油1吨—1.5吨,此即谓后人津津乐道的“延一井”,并冠之于中国石油“祖母”、“鼻祖”、“始祖”等美称。中国石油工业由此萌芽,从而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

1944年5月25日,毛泽东为时任厂长的陈振夏亲笔题词“埋头苦干”。陕西省延长石油厂和定边盐曾被称为陕甘宁边区的“两宝”。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延长石油厂和“延一井”又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此赢得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的殊荣。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延一井”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添了一个“中华之最”。

1938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开发玉门石油,遂成立甘肃油矿筹建处。1939年,应国民党政府请求,周恩来指示八路军驻陕西办事处代表林伯渠,从延长油矿抽调钻机并携带20余技术工人支援玉门。林伯渠一行翻越六盘山,挺进大沙漠,他们到达玉门后,打的第一口井就钻到了油层。1940年4月,玉门终于发现了主体油层,一直到50年代,这里都是中国大陆最大的油田。

1952年8月,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整体转业,组建为石油工程第一师,扎根玉门。以师长张复振、政委张文彬为首的全体指战员从此成为石油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为建设具有严格组织纪律、高度献身精神的石油产业大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0年代,玉门油矿年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

鉴于石油对于工业化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也由于我国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油田,所以在和苏联签署的《协定》第一条中就明确表述:要“建设一个石油炼制厂,能力为年处理原油一百万吨”;要建设“三个化学厂,年产氮肥十八万吨及合成橡胶一万五千吨”……

那时,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油品出现短缺,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造成严重影响。西方预言“红色”中国小茶壶式的炼油厂生产出的低劣油品,根本无法满足打一场哪怕是几个星期的防御性现代战争的需求。解决这些事关民族独立和国家生存的资源性问题,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的历史性课题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