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影响镀铬层质量的因素

影响镀铬层质量的因素

时间:2022-10-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Cr3+含量偏高时,成膜太致密,镀层光亮度差,镀层发灰色、粗糙,与SO2-4含量偏低时出现的现象一样。镀铬的电流密度及溶液的温度对镀铬电镀液的性能、分散能力、阴极电流效率以及镀层的性能影响很大,必须严格控制。

第一节 影响镀铬层质量的因素

一、电镀液各组分的作用

(1)铬酐浓度:镀铬电镀液铬酐的浓度范围一般在180~450g/L,浓度高时,电镀液的导电率相应提高,均镀能力也随之提高,但是阴极电流效率下降。下面,比较一下不同浓度的铬酸含量的性能和使用范围。

①低浓度镀铬电镀液(CrO3在150g/L),电流效率15%~16%,分散能力差,镀层硬度高,但有网纹,光亮区较窄。优点:工件带出溶液损失少,适于镀硬铬。

②高浓度镀铬电镀液(CrO3在350g/L),电流效率在8%~12%,分散能力好,镀层网纹少,光亮区较宽。缺点:工件带出溶液损失较多,适于防护装饰镀铬。

③中等浓度镀铬电镀液(CrO3在250g/L),又称为不标准镀铬电镀液,电流效率在13%~15%,均镀能力介于低浓度和高浓度镀铬电镀液之间,光亮区比两者都好,适于镀硬铬和防护装饰镀铬。

(2)硫酸浓度:镀铬电镀液性能的好与坏,关键取决于CrO3与SO2-4的比值,在普通镀铬电镀液中,CrO3与SO2-4的比值控制在80∶1~120∶1,当比值在100∶1时,电镀液的电流效率最高,当CrO3∶SO2-4<100∶1时,镀层光亮,但电镀液的分散能力降低,硫酸根含量偏高时,在阴极薄膜上的吸附增多,使薄膜的溶解速度大于其生成速度,致使阴极基体金属暴露面积增大,电流密度较小,氢的析出和铬的沉积发生困难,甚至在金属工件上某些部位没有铬的沉积。生产中,观察到阴极气泡冒出较少,就可以判断为电镀液中硫酸根太低。硫酸根过多时,用碳酸钡或氢氧化钡去除。当CrO3∶SO2-4>100∶1,而不到200∶1时,电镀液分散能力较差,镀层的沉积速度和光泽都有所降低,当CrO3∶SO2-4=200∶1时,电镀液的SO2-4含量偏低,这时,阴极上的成膜速度大于溶解速度,铬在阴极上沉积困难,而氢气析出加剧,生产中可见到阴极区附近冒出的气泡加剧,电镀液分散能力恶化,零件边缘镀层烧结或粗糙。

(3)Cr3+含量:Cr3+是成膜的主要成分,它的含量对镀铬质量影响很大,正常的Cr3+含量在2~4g/L。当Cr3+含量偏低时,成膜不连续,分散能力差,沉积速度慢,与SO2-4含量偏高出现的现象一样。Cr3+含量偏高时,成膜太致密,镀层光亮度差,镀层发灰色、粗糙,与SO2-4含量偏低时出现的现象一样。Cr3+含量过高,可采用阳极面积与阴极面积之比为30∶1、温度50~60℃、阴极电流密度1~2A/dm2进行电解处理,至Cr3+含量恢复正常为止。

(4)氟硅酸根离子:[SiF66-在电镀液中的作用与SO2-4相似,若用它部分替代SO2-4,电镀液的电流效率可提高20%左右,可获得光泽铬镀层。

二、工艺条件的影响

镀铬的电流密度及溶液的温度对镀铬电镀液的性能、分散能力、阴极电流效率以及镀层的性能(如色泽、硬度、网纹等)影响很大,必须严格控制。

提高电流密度和降低溶液温度,有利于电流效率的提高,因此,采用较高的电流密度和较低的溶液温度为好,一般镀硬铬及防护装饰镀铬多采用中等溶液温度(45~60℃)和中等电流密度(35~50A/dm2)的工艺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