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工艺定额管理

工艺定额管理

时间:2022-10-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业企业定额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材料消耗和工时消耗两大类。加强对工艺定额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艺定额的水平,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制订好工艺定额,加强工艺定额的贯彻实施,及时修订定额,是工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元器件的上机不良率超过规定的质量标准,则属于非工艺性消耗。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所以,只要将作业动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就可根据MOD标准时间推算出工时定额。

五、工艺定额管理

工业企业定额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材料消耗和工时消耗两大类。加强对工艺定额的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艺定额的水平,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制订好工艺定额,加强工艺定额的贯彻实施,及时修订定额,是工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1.材料消耗定额

由于行业性质不同,材料消耗定额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对于生产整机类电子产品的行业,它的材料消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制结构零件的材料消耗,另一部分是整机组装的材料消耗。关于零件的材料消耗定额在很多书中都有详细介绍,本书不作重复。这里主要介绍整机组装的材料消耗。

(1)材料消耗的构成

1)有效消耗:指产品制造所消耗的材料,对于整机组装生产来讲,是指组装所消耗的元器件和零部件的数量。

2)工艺性消耗:指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改变物理、化学性能所产生的消耗,它往往是指机械加工时的边角余料和切屑等;而在整机生产过程中元器件的偶然失效也属于这类消耗。

3)非工艺消耗:指除上述两种消耗以外的消耗,是由于管理不当而引起的,它属于不正常消耗,是一种浪费,应通过加强管理,使之减少到最低程度。

材料消耗定额是由有效消耗和工艺消耗两部分组成,其中工艺性消耗应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艺的改进逐步减少。

(2)整机组装生产的材料消耗。整机组装的材料分两部分:一是组装整机用的元器件、零部件,二是整机装联所消耗的辅助材料。

1)元器件的消耗。元器件的消耗除装入整机的元器件(属有效消耗)外,还要考虑生产过程出现的元器件失效,一般失效分为两种性质:一种是元器件本身存在缺陷,在上机过程中暴露出来;另一种是不恰当的工艺应力造成的失效,如印制板焊点的桥连引起电路短路造成的失效,属工艺性故障而引起的元器件失效。上述两种,只要失效概率低于规定的指标(元器件上机不良率),就可认为属于正常的工艺性消耗,但这种工艺消耗,也应该通过元器件厂和整机厂的共同努力,逐步降低。当元器件的上机不良率超过规定的质量标准,则属于非工艺性消耗。

2)辅助材料的消耗。电子产品装联所消耗的辅助材料中用量较大的主要有焊接用的焊锡丝、焊锡条、助焊剂、松香和各种胶粘剂(带)等。其消耗定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a.实际测定法:一般对有效消耗采用实际称量来测定,如焊锡消耗,可取10块印制板,用称量法测量在焊接前后重量的差值,即可计算出每块板用锡的平均值。

b.经验统计法:一般根据材料消耗的统计资料和不同车间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核实,从而确定一个合适的工艺性消耗值。

(3)材料消耗定额的管理

1)建立元器件的失效分析制度。要严格控制元器件的非工艺性消耗,必须建立元器件的分析制度,生产部门对失效元器件应认真收集,建立一物一卡一袋,并做好失效背景(失效时间、失效模式等)登记,质量部门应定期进行分析,分清元器件厂与整机厂的责任(即失效是由元器件本身质量不良引起的,还是由工艺故障引起的),以便进行元器件上机不良率和工艺不良率的考核,努力将非工艺性消耗控制在最低程度。

2)定期修订定额。定额员必须定期进行实际消耗的技术分析工作,针对薄弱环节和消费现象提出节约材料的改进意见,并督促实现,从而不断地降低材料的非工艺性消耗。

随着产品结构的改进,先进工艺的采用、工人操作技能的提高和材料节约措施的实施,定额员必须不断地修改定额。

3)加强材料的管理

a.物资计划的编制要掌握生产与节约并重的原则,要做到先进合理,尽量压缩物资的储备,以防止物资可焊性的变化、化工材料(如助焊剂、胶粘剂等)的超期失效,从而减少物资因保管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b.必须实行先进先出的管理办法,即先入库的元器件先发料,后入库的后发料,使整个物资管理处于良好的物流状态。

c.必须严格按材料消耗定额限额发料。

2.工时消耗定额

工时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条件下,为生产一件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预先规定的劳动时间消耗。它是编制生产计划、确定产量定额以及合理安排劳动力的依据,是企业实行经济核算责任制考核的基础,是用以衡量企业是否正确进行劳动分配制度的尺度,是组织劳动竞赛的评比标准。制定合理先进的工时消耗定额是企业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电子产品装联过程的工时定额与机械加工过程有明显的区别,机械加工工业往往是规定完成一个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时间,而电子产品装联的工时定额是规定每一个最基本的装联单元(如插入一个元器件、焊一个焊点、紧固一个螺钉等)所消耗的时间。

确定标准工时定额一般可用测定法、经验法、统计法、PTC法、MODAPTS法等。

1)测定法。就是利用秒表反复多次地测定某一基本装联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2)经验法。是根据以往的生产经验推算出工时。

3)统计法。是根据长期积累的统计资料和国内外同行工时定额资料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工时。

4)PTC法。称为“动作时间标准”定时,目前已有30~40种之多,常用的有动作时间分析法(MTA)、工作因素法(WF)、方法时间测定(DMT)、空间时间(DMT)等。它们的基本做法是把作业分解成基本动作,如伸手、抓、放等,并规定出这些基本动作的标准时间,然后集合这些时间值,就能确定作业的定额时间。

5)MODAPTS法。它是在原有“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称“模特排时法”。它较前几种方法更简便易行,比较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产品更新换代快的手工生产定额时间的确定。它以手指移动2.5cm距离时平均需要的时间为单位动作时间,称为1MOD(1MOD= 0.129s),而将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归纳为21种基本动作,它们的动作时间均为手指动作时间的整数倍。所以,只要将作业动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就可根据MOD标准时间推算出工时定额。

表4-1提供了装联基本单元工时消耗的参考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