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抢救在消亡之前

抢救在消亡之前

时间:2022-10-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月10日,闵行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公布由区文广局确定的《第一批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莘庄钩针编结被列为本区申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点项目。2008年11月15日,“莘庄钩针编结坊”被确定为闵行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09年10月,作为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之一的“莘庄钩针编结坊”落成开馆,顿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二节 抢救在消亡之前

幸运的是,一项全国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2005年初,闵行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下发《2005年闵行区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传承、保护这项传统手工艺,莘庄镇在闵行区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访编结高手,申报区级、市级重点保护项目。

img33

2006年上半年,华师大传播学院前来拍摄《莘庄钩针编结》电视专题片。

9月23日 莘庄镇“家庭工艺坊”揭牌,镇图书馆自2006年9月起,将以手工编结类图书为主的“家庭工艺”类图书确定为特色馆藏,并开办以钩针编织培训为主的“家庭工艺坊”,首期初级班学员就超过100人。

2007年1月,中共闵行区委、闵行区政府将“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列人闵行区“十一五”规划,更加有力地推动莘庄钩针编结项目保护的深入。

4月起,莘庄镇文化中心站协助闵行电视台拍摄《莘庄钩针编结》电视专题片。对所有普查资料进行了汇总,建立起资料档案,当时收集到有关钩针编结的书籍杂志2300册,大衣、帽子、围巾等编结成品实物120多件。

4月10日,闵行区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公布由区文广局确定的《第一批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莘庄钩针编结被列为本区申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点项目。

4月29日至5月12日 上海国际服装节组委会举办“海派服装与老字号服饰文化”展览,莘庄钩针编结作为上海地区服装发展史中传统手工技艺代表之一,应组委会邀请作图文展示和现场表演,获得了“原创力量技艺传承奖”。在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亮相,向公众展示其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与深厚的传统文化。参与本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海派服装和老字号服饰文化展”,与乌泥泾手工棉纺织、三林刺绣、顾绣等传统纺织工艺及恒源祥、培罗蒙、司麦脱等海派老字号共同登场。两位从9岁开始从事钩针编结、至今已在其中浸润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人在展览现场向观众们演示编结技艺,早年她们所用的钩针实物和部分编结作品也同时向市民们展出。

在深入整理莘庄钩针编结发展历史,并征集收藏到100余件实物的基础上,莘庄镇人民政府、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5月21日起, 在莘庄文化中心展示厅联合举办了《莘庄钩针编结100年》展览。揭幕之日,观众如潮,有效地恢复了人们的共同记忆,莘庄地区众多妇女重新寻出“小扎钩”,编结生活饰品。

img34

6月初,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莘庄钩针编结技艺被列入其中。

6月9日,第二届中国“文化遗产日”闵行区系列活动在莘庄镇文体活动中心举行,《莘庄钩针编结100年》展览及钩针编结服饰表演和作品展示,吸引了更广泛的观众,“莘庄”再次成为上海地区钩针编结技艺爱好者交流的中心。当天还举行了“莘庄钩针编结大赛”,60多名莘庄本地的编结快手同场竞技,场面极为热烈,使人们兴致勃勃地重新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也使众多“新上海人”感受了这项传统手工技艺的魅力,争相向莘庄镇文体活动中心报名要求参加技艺培训。为此,镇文体活动中心分别于2007年5月至7月、10月至12月两次开办钩针编结技艺初级班和中级班,学员达120多人。在此基础上,还组建起了八人传承辅导员队伍。

2008年11月15日,“莘庄钩针编结坊”被确定为闵行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莘庄钩针编结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传承人也逐一被确认命名。

2009年5月,根据《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莘庄钩针编结项目经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评审委员会评审、上海市经委认定、徐汇区公证处公证,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正式公布为“上海市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并授予奖牌和证书。

2009年10月,作为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之一的“莘庄钩针编结坊”落成开馆,顿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莘庄钩针编结技艺终于避免了走向消亡的命运,开始迈入新的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