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铸件加工工艺

铸件加工工艺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分别介绍零件常见的铸造工艺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结构的特点。铸造时为了能使木模顺利地从砂型中起出,木模一般沿起模方向要有一定的斜度,称之为起模斜度。起模斜度比较小,所以在零件图中可以不必画出。由于铸造圆角的影响,铸件表面的截交线、相贯线变得不够明显。为了便于看图时明确相邻两形体的分界面,画零件图时,仍按理论相交的部位画出其截交线或相贯线的投影,此时将截交线或相贯线称为过渡线。

20.6 零件的工艺结构

绝大部分零件,都需要经过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过程制造出来,因此,设计零件时,除了满足功能要求外,还要考虑到加工制造方便。否则将会使得加工工艺复杂化、加工困难甚至造成废品。下面分别介绍零件常见的铸造工艺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结构的特点。

20.6.1 铸造工艺结构

1.最小壁厚

为了防止金属熔液在未充满铸型之前就凝固,铸件的壁厚不应小于表20-5所列数值。

表20-5 铸件的最小壁厚(不小于)     单位:mm

img755

2.壁厚均匀

铸件的壁厚不均匀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一致,薄的部分冷却快,先凝固;厚的部分冷却慢,收缩时没有足够的金属熔液来补充,容易形成缩孔或产生裂纹。所以在设计铸件时,铸件的壁厚应尽量均匀或逐渐变化,如图20-20所示。

img756

图20-20 壁厚与缺陷

3.起模斜度

铸造时为了能使木模顺利地从砂型中起出,木模一般沿起模方向要有一定的斜度,称之为起模斜度。因此,铸造零件中非加工的内外表面保留有起模斜度,通常取1∶10~1∶20。起模斜度比较小,所以在零件图中可以不必画出(见图20-21)。

4.铸造圆角

在铸件毛坯各表面的相交处,都应设计铸造圆角,这样既方便起模,又能防止浇注时金属熔液冲坏砂型,还可以避免铸件冷却时产生裂纹、夹砂和缩孔,以及铸造成形后尖锐处产生应力集中(见图20-21)。同一铸件上的铸造圆角半径大致相等,不必一一注出,可统一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注明。

img757

图20-21 起模斜度与铸造圆角

由于铸造圆角的影响,铸件表面的截交线、相贯线变得不够明显。为了便于看图时明确相邻两形体的分界面,画零件图时,仍按理论相交的部位画出其截交线或相贯线的投影,此时将截交线或相贯线称为过渡线。即过渡线只画到理论位置,不与图中的粗实线圆角相交。

图20-22所示的两曲面立体相贯时,过渡线与圆角不能接触。

img758

图20-22 过渡线

20.6.2 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1.倒角和倒圆

一般零件经切削加工后会形成毛刺、锐边,为了避免毛刺、锐边伤人和便于装配,常在轴端或孔口加工成倒角或倒圆;为了避免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常在轴肩转折处或孔的止口处加工成圆角,如图20-23所示(当倒角为45°时,可在倒角距离前加符号“C”,如Cn;当倒角为非45°时,则分别标注)。倒角和倒圆的尺寸可查阅有关标准。

img759

图20-23 倒角与倒圆

2.工艺孔或工艺槽

在加工螺纹、阶梯轴、阶梯孔或不通孔等结构时,为了方便刀具进入或退出,可预先车出退刀槽(见图20-24(a));在磨削时,为了使砂轮能够磨到根部或磨削端部,常在待加工面的末端预先加工出砂轮越程槽(见图20-24(b));在钻大孔时,往往先钻一个小孔(工艺孔,见图20-24(c)),再扩孔(见图20-24(d))。

img760

图20-24 工艺孔与工艺槽

3.钻孔结构

因钻头是头部有倒锥且锥角约为120°的细杆件,用钻头钻孔时,要求钻头轴线尽量垂直于被钻孔的端面,还要尽可能避免钻头单边受力,以避免钻头折断和保证钻孔的准确,因此在倾斜表面钻孔时,宜增设凸台或凹槽,如图20-25所示。

img761

图20-25 钻孔结构

4.凸台和凹坑

零件上与其他零件接触的表面,一般都要经过机械加工。为了减少加工面积,保证接触良好,常常在铸件上设计出凸台、凹坑。如图20-26所示为毛坯上预制出的安装螺栓或螺母接触面的凸台或凹坑,如图20-27所示为零件底板常采用的凹槽形式。有的轴孔设计成阶梯状,是为了减小加工面积。

img762

图20-26 凸台与凹坑

img763

图20-27 零件底板常用的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