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团花与一整二破式找头的形成

团花与一整二破式找头的形成

时间:2024-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团花与四合纹是构成一绿细画和下五彩找头图案的基本元素。最常见的团花包括牡丹、菊花、梅花等造型,皆与早期的柿蒂纹同源。《营造法式》中的鱼鳞旗脚在柿蒂纹与四合纹组成的梭形图案外以鱼鳞为花边,完全由半花交错形成四方连续的图案。因为《营造法式》中柿蒂纹与四合纹的组合形式可以自由调整,所以可暂将鱼鳞旗脚的外轮廓转为圆形。团花则或为柿蒂纹,或为四合纹,或为二者的组合。

5.2.2 鱼鳞旗脚、团花与一整二破式找头的形成

从上节论述可以看出,找头图案在由宋至清的演化过程中,扩展方向发生了纵横转化,图案形式则由早期的出尖如意头逐渐转圆,最终被俯视状的团花所取代。这种变化显然不会凭空产生。与一绿细画对比可知,《营造法式》中的鱼鳞旗脚与团窠宝照两种纹样很可能在找头图案的构图与演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清代一整二破式旋花找头可以看作是宋代如意头角叶在构图横向扩展的要求下,受类似鱼鳞旗脚构图方式的影响,吸收了团花纹样的特征而产生的一种综合图案。

团花与四合纹是构成一绿细画和下五彩找头图案的基本元素。最常见的团花包括牡丹、菊花、梅花等造型,皆与早期的柿蒂纹同源。四合纹当为四合如意头的发展,其使用也相当普遍。《营造法式》中的鱼鳞旗脚在柿蒂纹与四合纹组成的梭形图案外以鱼鳞为花边,完全由半花交错形成四方连续的图案(见图5.16(a))。因为《营造法式》中柿蒂纹与四合纹的组合形式可以自由调整,所以可暂将鱼鳞旗脚的外轮廓转为圆形。如此,则其造型便无异于团窠宝照(见图5.16(b))。以此做二方连续的鱼鳞状排列时,如全花居中,便可形成一绿细画常见的破一全破二半式找头,进而扩展为一全破四半;如半花居中,则两侧均可增加破一全破二半。

img308

图5.16 柿蒂纹与四合纹的圆形组合及其对一绿细画找头图案的影响[李诫.营造法式.卷三十三·五彩杂华第一]

img309

图5.17 一绿细画找头的俯视状发展[作者拍摄]

在具有明代风格的常平关帝庙正殿、灵石资寿寺药师殿和代县文庙大成殿的一绿细画中,类似团窠宝照而做鱼鳞状排列的图案或出现在找头的如意头两侧(见图5.17(a)~(c)),或独立构成找头(见图5.17(d)~(e))。团花则或为柿蒂纹,或为四合纹,或为二者的组合。从这些过渡形式可以看出,早期一绿细画找头部分的如意头及其内部花卉很可能是受到团窠宝照形团花的影响而逐步向圆形俯视图转化的。清代一绿细画中的草片花及下五彩中的花棒槌则成为一种综合宝相花、柿蒂纹、四合纹与卷草纹的复合图案。在成熟后的草片花中,全花与半花之间还不时留有如意头的痕迹[46](见图5.17(f))。随着如意头的消失,此类过渡形式便在晋中与晋北分别转化为典型的破一全破二半与一全二半式找头(见图5.18)。

图5.18 全花与半花间如意头的消失[作者绘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