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4.1.2绿色制造相关的概念

4.1.2绿色制造相关的概念

时间:2022-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绿色制造是一种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和减少污染的制造模式,与之相关的概念有:清洁生产、环境管理、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等。虽然各种概念的侧重点和阶段性目标不尽相同,但其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推行绿色理念,实现绿色制造。

4.1.2 绿色制造相关的概念

绿色制造是一种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和减少污染的制造模式,与之相关的概念有:清洁生产、环境管理、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等。虽然各种概念的侧重点和阶段性目标不尽相同,但其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即推行绿色理念,实现绿色制造。

(1)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化工行业的污染预防审核。清洁生产概念的出现,可追溯到1976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的“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国际研讨会”,那次会议上提出了“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的思想;1979年4月欧共体理事会宣布实施清洁生产政策,1984~1987年间欧共体环境事务理事会三次拨款支持开展清洁生产示范工程;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环境规划活动中心(UNEP IE/PAC)制定了“清洁生产计划”,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进清洁生产;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号召工业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料,推动工业可持续发展;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总结各国开展污染预防活动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CP)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即:

a)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b)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c)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这一定义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并以企业为对象,以清洁生产审计为工具,推进清洁生产活动。

我国政府于1992年发布了《中国清洁生产行动(草案)》;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下简称“清洁生产法”)。《清洁生产法》第二条明确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依据《清洁生产法》,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联合发布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按照企业自愿审核与国家强制性审核相结合、企业自主审核与外部协助审核相结合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2)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破坏、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和组织都试图制定一些国际通用的标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功。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筹备过程中,这一想法不断被提及并逐步酝酿成熟。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可持续发展商务委员会”强调了商业界和企业界在环境管理方面需要帮助,希望能够制定出可以测量环境行为和加强环境管理的方法。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 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借鉴ISO 9000标准的成功经验,组织制定了ISO 14000系列标准,并于1996年9月1日颁布了ISO 14001和ISO 14004两个环境管理体系标准。ISO 14001将环境管理体系定义为:一个组织内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还包括组织的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面的内容。除环境管理体系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还包括: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环境行为评价、生命周期评估、术语和定义、温室气体的盘查,见表4-1。

表4-1 现行的环境管理相关国际标准

img15

我国于1996年开始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试点工作。为了维护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公正性、权威性,保证认证质量,在引入和实施ISO 14000系列标准开展认证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快速地建立起了规范化、科学化的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认可制度。199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并统一管理ISO 14000系列标准在我国的实施工作。到2010年底,中国国家认监委批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99个,发放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5.9万张[2]

(3)生态工业园

生态工业园区是“指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通过物质流或能量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家工厂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3]从2000年开始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已有39个生态工业园区通过了规划论证,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聚集区绿色制造的发展。

生态工业园区是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基础上的升级,目前全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见表4-2。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3个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新区、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等3个园区通过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验收;贵港等27个园区得到了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批复;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等6个园区通过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论证。其中行业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占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数的25.64%。

表4-2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img16

续表4-2

img17

续表4-2

img18

(4)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在资源与环境的约束下,能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欧盟及一些国家、国际组织纷纷开展能源管理审计,并针对审核过程出现的问题为审核对象提供优化能源使用的改进方案和最适技术。如,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制定了MSE 2000《能源管理体系》、英国能源效率办公室针对建筑能源管理制定了《能源管理指南》、爱尔兰国家标准局(NSAI)制定了《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丹麦标准协会发布了DS 2403E《能源管理规范》、德国和荷兰也制定了相应的能源管理体系规范。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C)和欧洲电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共同研制了3个与能源管理有关的欧洲标准。联合工业发展组织(UNIDO)也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研究进程,先后在奥地利、泰国、中国举办了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国际研讨会。为推动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制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8年4月成立了ISO/PC 242能源管理体系项目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由美国和巴西负责。在借鉴ISO 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结构模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与QMS和EMS的兼容性,ISO/PC 242组织起草了国际能源管理体系标准ISO 50001,美国、中国、巴西和英国为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起草国,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标准于2011年付诸实施。

在我国,全国能标委(TC20)组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标认证中心、清华大学、首钢、中石油等单位和多名能源和管理体系方面的专家,于2009年研究制定了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等系列国家标准,中国国家认监委于2009年开始在钢铁及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造纸、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到2010年底,已颁发节能、节水、可再生能源产品认证近9500张,其中节能产品认证证书7620张,节水产品认证证书1602张[4]

(5)绿色制造相关概念比较

绿色制造及相关概念的比较,见表4-3。

表4-3 绿色制造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img19

综上所述,绿色制造是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涉及制造、环境和资源三大领域,也涉及社会、政府、企业、个人等各个层面,充分体现了大制造、大过程、学科交叉的特点,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图4-1所示。其中,绿色制造技术是支撑上述概念得以实现的基础。

img20

图4-1 绿色制造研究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