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钢的碳氮共渗

钢的碳氮共渗

时间:2022-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碳氮共渗是往工件表面同时渗入碳原子和氮原子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也叫做氰化。碳氮共渗的方法有液体和气体碳氮共渗两种,液体碳氮共渗由于其使用的介质氰盐有剧毒,环境污染严重,已基本被气体碳氮共渗所代替。目前工业上应用广泛的是中温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中温气体碳氮共渗是以渗碳为主,渗氮为辅的共渗工艺。由于气体碳氮共渗是以渗碳为主,故渗后需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处理。

三、钢的碳氮共渗

碳氮共渗是往工件表面同时渗入原子和氮原子的化学热处理工艺,也叫做氰化。碳氮共渗的方法有液体和气体碳氮共渗两种,液体碳氮共渗由于其使用的介质氰盐有剧毒,环境污染严重,已基本被气体碳氮共渗所代替。

根据共渗的温度不同,碳氮共渗可分为高温(900~950℃)、中温(700~880℃)及低温(500~570℃)三种。目前工业上应用广泛的是中温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其中低温共渗以渗氮为主的也称为氮碳共渗,因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硬度提高不多,故又称为气体软氮化。中温碳氮共渗主要是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多用于结构零件。而低温氮碳共渗则多用于各种工模具。

(一)中温气体碳氮共渗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是以渗碳为主,渗氮为辅的共渗工艺。共渗温度820℃~860℃,与渗碳相比,加热温度低,工件变形小,渗层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与单纯渗氮相比,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生产周期大为缩短(如要求渗层厚度为0.6~0.7mm时,共渗时间为4~5h)。由于气体碳氮共渗是以渗碳为主,故渗后需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处理。

碳氮共渗的特点及应用如下。

(1)碳氮共渗同时兼有渗碳和渗氮的优点,在渗层碳含量相同的情况下,碳氮共渗钢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疲劳极限和耐蚀性能都比渗碳时高;耐磨性和疲劳极限虽然低于渗氮件,但共渗层的深度比渗氮层深,表面脆性小,抗压能力提高。

(2)与渗碳相比,气体碳氮共渗温度低,奥氏体晶粒不会明显长大,采用渗后直接淬火既简化了工艺,零件心部强度也能得到保证,同时减少了淬火变形。

(3)气体碳氮共渗速度显著高于单独渗碳或渗氮,生产周期短,效率高。

碳氮共渗的缺点是共渗层依然较薄,一般小于0.8mm,所以不能满足承受很高压应力和要求厚渗层的零件。目前生产中主要用于形状复杂,要求变形小的小型耐磨零件,如汽车和机床齿轮、蜗轮、蜗杆和一些轴类零件等。

(二)低温气体氮碳共渗(软氮化)

低温气体氮碳共渗是以渗氮为主的共渗工艺。由于用这种工艺处理的钢件,其表层硬度、脆性和裂纹敏感性都比单纯氮化时小,故称为软氮化。气体软氮化的共渗温度一般为520~570℃,时间一般为3~4h。到达保温时间后即可出炉空冷。为了减少钢件表面氧化以及防止某些合金钢出现回火脆性,可采用油冷或水冷。

软氮化处理后,渗层外表面是由Fe2N、Fe4N和Fe3N组成的化合物层,又称为白亮层。往里是过渡层,主要由氮化物及含氮的铁素体组成。白亮层的硬度比纯气体渗氮低,但脆性小,故低温软氮化共渗层具有较好的韧性。

低温气体氮碳共渗有以下特点。

(1)共渗温度低,所需时间短,工件变形小。

(2)对材料适应性强,几乎不受钢种限制。碳钢、低合金钢、工具钢、不锈钢、铸铁及铁基粉末冶金材料都可进行低温气体氮碳共渗处理。

(3)共渗层的硬度比单纯气体渗氮略低一些,但总体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水平,特别是能显著提高工件的疲劳极限、耐磨性和耐蚀性。共渗层硬而不脆,具有一定的韧性,渗层不易剥落。在干摩擦条件下,工件表面具有较高的抗擦伤和抗咬合能力。

气体软氮化广泛用于各种模具、量具、高速钢刀具、曲轴、齿轮、气缸套等耐磨工件的热处理,能显著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前,气体软氮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共渗层较薄(0.01~0.02mm),故不适宜在重载条件下工作的零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