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钢领工人”

“钢领工人”

时间:2022-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日本的统计:1998年全日本每个劳动者的全年平均劳动工时比1960年缩短了44.5%,而社会劳动量的总工时数却增长了300多倍,这些增加的工时量主要是依靠机器人来完成的。

第十二章 “钢领工人”——工业机器人

据联合国劳工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率先在冶金、焊接等工业领域中应用机器人以来,现全世界已有近200万台种类繁多的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工作,人们对机器人普遍看好,使制造机器人的产业成为高科技的朝阳产业。

机器人在众多国家的劳工市场上走红有3个重要原因:一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降低劳动成本;三是最主要的,即现代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这些因素可以从日本的机器人应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方面得到很好的佐证:20世纪70~80年代,日本依靠在机器人方面的绝对优势将家用电器、汽车等产品以数量多和成本低的优势打入全球市场,使日本的经济得以起飞。进入20世纪90年代,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在汽车、机械行业的应用,同时机器人也由庞大转为小巧灵活、头脑(电脑)更加发达,又进入了电子、信息、航空、生物技术等高科技前沿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数量之多和普及速度之快,离开了机器人在装配线上工作是根本无法完成的。据日本的统计:1998年全日本每个劳动者的全年平均劳动工时比1960年缩短了44.5%,而社会劳动量的总工时数却增长了300多倍,这些增加的工时量主要是依靠机器人来完成的。目前,日本每万名劳工中拥有机器人229台,德国是91台,美国是88台,法国是61台,英国是51台。但日本的失业率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中期均保持在2.4%~2.8%,远低于其他国家。这说明,人们原来曾担心会像第一次工业革命那样,机器人抢走工人饭碗的问题不仅不会发生,而且工人还从机器人身上分享到了由机器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共享的社会产品成果,真是两全其美而皆大欢喜。

据目前趋势预测,21世纪对机器人的应用将沿着两大方向发展:一类是电子、信息、医药、生物、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和精密工程领域;二类是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的生产或服务领域(如环境整治、清污排污、矿山井下、高空建筑等部门和行业)。前者是一般劳工很难做到或很难做好的;而后者又是一般劳工不愿做的。所以这两大类领域的岗位也正是机器人大显神通的领域。机器人在工业上的应用是最早也是最广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