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校园建设规划与大学发展的特征

校园建设规划与大学发展的特征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校园建设规划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应体现出高校发展的这两大重要特征,努力为产学研的结合以及大学与城市的结合创造出基础性条件。在我国的高校中,同济大学正是这样做的。因此,重视大学规划与城市规划两者间的协调,重视校园内部机制的调整与设置,着力建设与城市相统一的和谐校园,就会顺理成章地体现出大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会自然成为校园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一)校园建设规划与大学发展的特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发展明显地反映出两大重要特征:一是产学研相结合,二是城市与大学的和谐统一。校园建设规划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应体现出高校发展的这两大重要特征,努力为产学研的结合以及大学与城市的结合创造出基础性条件。

1.为产学研相结合创造条件

在高校发展史上,产学研相结合是已经被发达国家的高校和我国不少高校的实践证明了的一条重要的校园建设规律。它的核心是从高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和科技创造能力出发,用自身的学科链带动社会的产业链,用自身的学科优势带动校外企业的发展,实现学校、产业、企业的共同发展。它要求学校的建设规划,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出产学研相结合的环境、条件和空间,要凝聚学校的学科优势,形成对产业和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我国的高校中,同济大学正是这样做的。比如同济大学的四平路校区已出现了一个产业设计带;又如同济大学在建设规划嘉定校园时,即将汽车学院和汽车相关联的院校,如机械学院、软件学院、交通学院、电信学院、管理学院、材料学院都迁进了这一校区,以便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强化科技支撑的格局。不难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嘉兴终会出现一个崭新的汽车产业带

2.构筑与城市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

大学作为知识和人才的积聚中心,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条件下,大学与城市的相互依存有了空前的增强。一方面,城市为大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学又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正是这样,我国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大学城,才正提高着城市对大学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学周边才出现了同大学学科链相联系的产业链以及与学校需要相配套的生活设施。更为重要的是,大学与城市社区的结合日益密切,导致大学作为“城中城”形态的弱化。于是,伴随着发展,大学就是城市的一个社区。

无论是从大学校园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来说,还是从校园内部深化改革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后勤社会化进程来说,所有这些,都客观需要大学的发展同城市的发展这两者相互协调。因此,重视大学规划与城市规划两者间的协调,重视校园内部机制的调整与设置,着力建设与城市相统一的和谐校园,就会顺理成章地体现出大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会自然成为校园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具体来说,这就要求大学校园建设规划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必须注重与城市的反馈与交流,和谐地“共生共长”,并按照双方的共识来开展校园的规划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