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夹砂的分析与防止

夹砂的分析与防止

时间:2024-10-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夹砂结疤是在铸件表面产生的疤片状金属突起物,其表面粗糙,边缘锐利,有一小部分金属和铸件本体相连,疤片状突起物与铸件之间有砂层。浇注速度太慢,使型腔底面未能即刻覆盖,而且型腔上方长时间受热辐射作用,铸型下方或上方都可能出现开裂,并产生夹砂结疤缺陷。

第六节 夹砂的分析与防止

夹砂结疤是在铸件表面产生的疤片状金属突起物,其表面粗糙,边缘锐利,有一小部分金属和铸件本体相连,疤片状突起物与铸件之间有砂层。

1.夹砂结疤产生的原因

铸件产生夹砂结疤缺陷与铸件结构和造型方法、型芯砂质量和浇注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1)强烈热辐射作用。铸件的大平面处在水面位置,见图6-40(a),高温金属液进入铸型后,对上型大平面长时间高温热辐射作用,上型表层成为干燥层,干燥层后面形成水分凝集区,干燥层与水分凝集区脱离而产生鼓胀现象,如图6-40(b)。如果鼓胀层破裂,金属液进入,如图6-40(c)所示的裂口,浇注凝固后铸件上出现如图6-40(d)所示的夹砂结疤缺陷。

img345

图6-40 鼓胀破裂夹砂结疤缺陷

(a)水分凝集(b)产生鼓胀(c)鼓胀破裂(d)夹砂结疤缺陷铸件

(2)砂型(芯)质量。型(芯)砂中粘结剂加入量不够或粘结性能差,型(芯)紧实度不够,涂料层粘附性差,烘干质量未达到要求,湿型浇注含水量偏高等,都易在金属浇入铸型后使其产生型壁开裂现象,铸型浇满后产生夹砂结疤。

(3)金属液质量与浇注速度。对于型腔底面是大平面的铸型,金属液流动性太差,金属液不能较快覆盖型腔底面,使铸件产生底部夹砂缺陷。浇注速度太慢,使型腔底面未能即刻覆盖,而且型腔上方长时间受热辐射作用,铸型下方或上方都可能出现开裂,并产生夹砂结疤缺陷。

2.防止铸件夹砂结疤的措施

(1)大平面铸件可采取倾斜浇注,也可在大平面上插钉加固。

(2)在型(芯)砂中适当增加粘结剂用量,少用收缩性大的粘结剂。降低湿型含水量,增加铸型湿强度,多开通气孔。

(3)熔炼时,减少金属液杂质含量,增大金属液的流动性,加快浇注速度,减少对型壁的热辐射时间。

[实例1]湿型浇注拖拉机履带板(图6-41)。

img346

图6-41 履带板筒图

高锰钢铸件,浇注温度≤1420℃(光学高温计),浇口杯钢液结膜时间≤15s。每块履带板重9.1kg,每箱(910mm×600mm×175mm/200mm)4块,用φ40mm直浇道从4块履带板模板中心引入钢液,经横浇道(2个)、内浇道(8个,每个横截面积为2cm2)从履带板中心线两侧引入,浇注重量速度为6~7kg/s。

图6-42右边表示出铸件上表面,邻近内浇道部分有结疤,左边表示出铸件下表面的凹槽,邻近内浇道部分出现结疤,结疤的金属凸出物一般高出铸件表面2~10mm,面积约12cm2

原因分析:是由于湿型水分凝聚区的形成,该区的热湿拉强度过低,拱起的干砂层由于砂型的紧实度差(砂型硬度60~80),故干砂层容易脱落,导致结疤缺陷的形成。

消除结疤的措施:型砂质量差是产生这种缺陷的根源。延长型砂混碾时间长达20min,亦无济于事。采用面砂层造型也无效果,但往面砂中加木屑则效果显著。或是木屑混入背砂中使整个系统的型砂性能改变,而又不满足其他生产线的要求,故此措施未在生产中推行。

试用重油面砂后,消除了结疤。不同配比试验结果:当重油加入1%时,型砂热压应力大幅度降低,铸件上无结疤,有少量夹砂;当重油加入量为2%时,不仅无结疤,而且完全消除了夹砂缺陷。重油砂面砂配比及工艺性能如表6-8所示。

表6-8 防夹砂重油砂

img347

[实例2]如图6-42所示铸钢支架,按原工艺,钢液从两个顶冒口(图6-43正视图)浇入砂型型腔中。在对应于冒口附近型腔底面的铸件表面上,发现较大面积的结疤缺陷。这是由于浇注初期,从冒口流下的钢液还不足以覆盖支架水平壁图示位置的型腔平面,从该平面上流过后的钢液再填充铸件垂直肋的型腔,结果在该型腔平面上造成不断流过钢液,又无钢液压住的最不利的慢流充型状况,导致该平面表层的干砂层极易膨胀鼓出、翘起、开裂,继而干砂层被钢液流束夹带冲走,造成最严重的结疤缺陷。

防止措施:改变浇注系统引入位置,从铸件端部设置内浇道,使钢液由此进入型腔。这样使钢液通过垂直肋直达型腔最低部位一侧立壁,不会发生水平壁平面钢液漫流而又不压住的不利状况。改变浇注系统引入位置后,就消除了结疤缺陷。

img348

图6-42 铸钢支架

[实例3]图6-43,凸台支架铸钢件,重60kg。

img349

图6-43 凸台支架铸钢件

钢液从图中顶视图一侧冒口进入。上型三角形凹槽吊砂对着侧冒口。大部分钢液从凹槽吊砂下面通过,然后流到型腔各部分。由于凹槽吊砂表面受到较长时间的辐射热作用,铸件凹槽表面结疤极其严重。后来钢液改从顶冒口进入型腔,侧冒口改为排气冒口,凹槽处的结疤就不再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