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二次配线的安装工艺

二次配线的安装工艺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线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把这些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位置,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如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般按水平居两个继电器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略带弧形、裕度连接。再如分路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方式布置。为防止标号头脱落,剥线时不得损伤线芯。焊锡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助焊剂或损伤绝缘。

二次配线的安装工艺如图5-10所示。

图5-10 二次配线的安装工艺

5.3.1.1 熟悉图样

(1)看懂并熟悉电路原理图、施工接线图和屏面布置图等。

(2)施工接线图的图示方法如图5-11所示。

图5-11 施工接线图的图示方法

注:1.图中2DM、861、863表示电路原理图的编号;

2.图中19∶1、20∶1、21∶1、I-64、I-67表示元器件之间连接线的编号,前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编号,后面的数码表示元器件的接线点编号。

(3)按施工接线图布线顺序打印导线标号(导线控制回路一般采用1.5mm2,电流回路采用2.5mm2),标号内容按原理回路编号进行加工(除图纸特殊要求例外),如2DM、863、861等。

(4)按施工接线图标记端子功能名称填写名称单,并规定纸张尺寸,以便加工端子标条。

(5)按施工接线图交打字人员加工线号和元器件标贴。

5.3.1.2 核对元器件及贴标

(1)根据施工接线图,对柜体内所有电器元件的型号、规格、数量、质量进行核对,并确认安装是否符合要求,如发现电器元件外壳罩有碎裂、缺陷及接点有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应予以调换。

(2)按图样规定的电器元件标志,将“器件标贴”贴于该器件适当位置(一般贴于器件的下端中心位置),要求“标贴”整齐、美观,并避开导线行线部位,便于阅读。

(3)按图样规定的端子名称,将“端子标条”插入该端子名称框内,JF5型标记端子的平面处朝下,以免积尘。

(4)按原理图中规定的各种元器件的不同功能,将功能标签紧固到元器件安装板(面板)正面,使用ϕ2.5的螺钉紧固或粘贴。

(5)有模拟线的面板应校对与一次方案是否相符,如有错误,应反馈有关部门。

5.3.1.3 布线

(1)布线要求。线束要求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外层导线应平直,内层导线不扭曲或扭绞。在布线时,要将贯穿上下的较长导线排在外层,分支线与主线成直角,从线束的背面或侧面引出,线束的弯曲宜逐条用手弯成小圆角,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2倍,严禁用钳强行弯曲。布线时应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端子靠右边,否则反之)的顺序布线。

(2)按图样要求选择导线截面,见表5-8。

表5-8 高低压柜及三箱类的二次配线选择表

(3)将导线套上“标号套”打一个扣固定套管,然后比量第一个器件接头布线至第二个器件接头的导线长度,并加20cm的余量长度后,剪断导线并套上“标号套”后打扣固定套管(标号套长度控制在13mm±0.5mm),特殊标号较长规格以整台柜(箱)内容确定。

(4)在二次接线图中,根据元器件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仪表门背视、操作板背视、端子箱、仪表箱、操作机构、柜内断路器室等。不同部分操作板的布线应把诸如连接端子箱、仪表箱等不同部位的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尺寸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如图5-12所示。

图5-12 操作板背视接线图

图中,I-46、I-31、I-35、I-45、I-66、I-67、I-36、I-40、I-20、I-27、I-41是表示从操作板连接至端子室。把这些导线按器件安装的实际位置,剪取导线,并套上标号套。按较长的导线在外面,较短的导线在里面的原则进行捆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布线,操作板中其余导线由于不与诸如端子室等其他不同部位连接,可按先后顺序进行敷设布线。当线束布线至元件6、UD,型号为AD-25/AC220V时可将线束中的377、372二条分支线,引至元件第1接线脚及第2接线脚;当线束来到元件7、LD,型号为AD11-25/AC220V时,将线束中的9接到元件的第2接线脚。标号为5的导线是从元件7布线至元件10,按元器件所处的实际尺寸剪取标号为5的导线,并套上标号套,一端接入第1接线脚,另一端并入线束布线到元件10,并将它接入元件10、KK,型号为LW2-1a、4、6a、40、20中的第10接线脚。

5.3.1.4 捆扎线束

(1)塑料缠绕管捆扎线束可根据线束直径选择适当材料,见表5-9,缠绕管捆扎线束时,每节间隔5~10mm,力求间隔一致,线束应平直。

表5-9 塑料缠绕管捆扎线束对照表

(2)落料。根据元件位置及配线实际走向量出用线长度,加上20cm余量后落料、拉直、套上标号套。

(3)线束固定。用线夹将圆束线固定悬挂于柜内,使之与柜体保持大于5mm距离,且不应贴近有夹角的边缘敷设,在柜体骨架或底板适当位置设置线夹,两线夹间的距离横向不超过300mm,纵向不超过400mm,紧固后线束不得晃动,且不损伤导线绝缘。

(4)跨门线一律采用多股软线,线长以门开至极限位置及关闭时线束不受其拉力与张力的影响而松动,以不损伤绝缘层为原则,并与相邻的器件保持安全距离,线束两端用支持件压紧,根据走线方位弯成U形或S形。

5.3.1.5 分路线

线束排列应整齐、美观。如分路到继电器的线束,一般按水平居两个继电器中间两侧分开的方向行走,到接线端的每根线应略带弧形、裕度连接。继电器安装接线示意图如图5-13所示。再如分路到双排仪表的线束,可用中间分线的方式布置。双排仪表安装接线示意图如图5-14所示。

5.3.1.6 剥线头

导线端头连接器件接头,每根导线须有弧形余量(推荐10cm),剪断导线多余部分,按规格用剥线钳剥去端头所需长度塑胶皮后把线头适当折弯。为防止标号头脱落,剥线时不得损伤线芯。

图5-13 继电器安装接线示意图

图5-14 双排仪表安装接线示意图

5.3.1.7 钳铜端头和弯羊眼圈

(1)按导线截面选择合适的导线端头连接器件接头,用冷压钳将导线芯线压入铜端头内,注意其裸线部分不得大于0.5mm,导线也不得过多伸出铜端头的压接孔,更不得将绝缘层压入铜端头内。导线与端头连接如图5-15所示,特殊元件可不加铜端头但须经有关部门同意。

图5-15 导线与端头连接示意图

(2)回路中所有冷压端头应采用OT型铜端头,一般不得采用UT型,特殊元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UT型铜端头或IT型铜端头。

(3)有规定必须热敷的产品在铜端头冷压后,用50W或30W的电熔铁进行焊锡。焊锡点应牢固,均匀发亮,不得有残留助焊剂或损伤绝缘。

(4)单股导线的羊眼圈,曲圆的方向应与螺钉的紧固方向相同,开始曲圆部分和绝缘外皮的距离为2~3mm,以垫圈不会压住绝缘外皮为原则,圆圈内径和螺钉的间隙应不大于螺钉直径的1/5。截面小于或等于1mm2的单股导线应用焊接方法与接点连接,如元件的接点为螺钉紧固时,要用焊片过渡。

5.3.1.8 器件接线

(1)严格按施工接线图接线。

(2)接线前先用万用表或对线器校对是否正确,并注意标号套在接线后的视读方向(即从左到右,从下到上),如发现方向不对应立即纠正。

(3)当二次线接入一次线时,应在母线的相应位置钻ϕ6孔,用M5螺钉紧固,或用子母垫圈进行连接。

(4)对于管形熔断器的连接线,应在上端或左端接点引入电源,下端或右端接点引出;对于螺旋形熔断器应在内部接点引入电源,由螺旋套管接点引出。

(5)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不允许穿过相间,每组电流互感器只允许一点接地,并设独立接地线,不应串联接地,接地点位置应按设计图纸要求制作,如图纸未注时,可用专用接地垫圈在柜体接地。

(6)将导线接入器件接头上,用器件上原有螺钉拧紧(除特殊垫圈可不加弹簧外),应加弹簧垫圈(即螺钉→弹簧垫圈→垫圈→器件→垫圈→螺母,螺钉→垫圈→器件→垫圈→弹簧垫圈→螺母),螺钉必须拧紧,不得有滑牙,螺钉帽不得有损伤现象,螺纹露出螺母1~5扣(以2~3扣为宜)。

(7)标号套套入导线,导线压上铜端头后,必须将“标号套”字体向外,各标号套长度统一,排列整齐。

(8)所有器件不接线的端子都需配齐螺钉、螺母、垫圈并拧紧。

(9)导线与小功率电阻及须焊接的器件连接时,在焊接处与导线之间应加上绝缘套管,导线与发热件连接时,其绝缘层剥离长度按表5-10的规定,并套上适当长度的瓷管。

表5-10 绝缘层剥离长度表

(10)长期带电发热元件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距离不小于20mm。

5.3.1.9 对线检查

二次安装接线即将完工时,应用万用表或校线仪对每根导线进行对线检查。可先用导通法进行对线检查,当确定接线无误后方可采用通电法对各回路进行通电试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