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种子萌发出苗习性

种子萌发出苗习性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种子的大小,以千粒种子的重量为标准表示。种子发芽出苗时,胚芽鞘节间伸长,形成根间,将其上位的节、节间和生长点推移到靠近地表的地方。胚芽鞘呈薄膜状,略透明,出苗时,可保护幼芽出土。萌发后的种子,其胚芽鞘继续生长,当其露出地面时称为“出土”。温度低于10℃时,发芽缓慢且易感病。适宜于萌发与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一)种子的形态与构造

小麦的籽实在植物学上称颖果,在生产上叫种子或籽粒。种子的大小,以千粒种子的重量为标准表示。一般千粒重为30~40g,大粒的千粒重可高达50g,小粒的仅20~25g。

小麦种子由胚、胚乳和皮层三大部分构成(图4-13)。

1.胚 胚位于种子背面的基部,其重量是种子重量的2%~3%。胚是种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富有生命力。失去胚或胚失去生命力,种子将丧失其种用价值。

胚由胚芽、胚轴(胚茎)、胚根、盾片(内子叶)和外子叶所组成。胚芽包括胚芽鞘、生长点和3~4个叶原基,以及胚芽鞘蘖芽原基。种子发芽出苗时,胚芽鞘节间伸长,形成根间(或称地中茎),将其上位的节、节间和生长点推移到靠近地表的地方。胚芽鞘呈薄膜状,略透明,出苗时,可保护幼芽出土。在胚芽着生的同一节上还有一个芽鞘腋芽,这个腋芽通常呈休眠状态,也能生成分蘖,称为胚芽鞘分蘖。胚的生长点形成幼苗,并发育成主茎。

2.胚乳 小麦种子的胚乳占整个种子重的90%~93%,是营养物质的仓库。大粒种子胚乳养分充足,是培育壮苗的基础。

3.皮层 小麦种子皮层占整个种子重的5.0%~7.5%。皮层中有一层交叉排列的薄壁细胞,内含色素。色素积累越多,种子颜色越深。一般红皮种子皮层较厚,透性较差,休眠期较长;白皮种子皮层较薄,透性强,休眠期较短,收获前遇雨易在穗上发芽。

图4-13 小麦籽粒各组成部分示意图

1.冠毛 2.胚乳 3.皮层 4.盾片吸收层5.盾片 6.胚芽鞘 7.第一片完全叶8.第二片完全叶 9.胚芽鞘蘖芽原基10.胚芽生长点 11.第三片完全叶12.外子叶 13.胚根 14.胚根鞘 15.根冠

(二)种子的萌发与出苗过程

经过休眠完成后熟的麦种,在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条件下,通过吸水膨胀、物质转化过程,胚根鞘与胚芽鞘相继突破种皮而萌发。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时,为萌发开始;当胚芽长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胚根与种子等长时,即为“发芽”。萌发后的种子,其胚芽鞘继续生长,当其露出地面时称为“出土”。胚芽鞘见光后就自行破裂并停止生长,从中长出第一片绿叶,当其伸出胚芽鞘2cm时称“出苗”。第一片绿叶出现5~7天后,第二片绿叶长出,同时,胚芽鞘和第一片绿叶之间的节间(上胚轴)伸长,将生长锥推到接近地表处,这段伸长的节间称为地中茎或根茎。地中茎的长短与品种和播种深度有关。

图4-14 萌发与出苗

1.胚芽 2.主胚根 3.胚根 4.根鞘

播种深则长,播种浅则短或不伸长。地中茎过长,消耗营养过多,麦苗瘦弱(图4-14)。

(三)影响种子萌发与出苗的外部因素

1.温度 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0℃,最低温度为1~2℃,最高温度为35~40℃。温度低于10℃时,发芽缓慢且易感病。在日平均气温低于3~4℃秋播时,当年不能出土,俗称“土里捂”。

2.土壤水分 小麦种子发芽需吸收种子干重的35%~40%的水分。适宜于萌发与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在重度盐碱地(含盐量>0.25%),出苗率会显著降低。

3.氧气 小麦是需氧较多的植物,当土壤水分过多或土表板结、土壤黏重,以及播种过深时,氧气匮乏,常造成种子霉烂。

4.播种深度 播种过浅,表层土易干,水分不足,影响萌发与出苗;播种过深,幼苗在土壤中生长时间加长,消耗养分多,出苗慢,且不匀不齐,甚至不出苗。

在生产上,土壤墒情、整地质量也通过影响水分、氧气供应状况而影响种子发芽出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