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干预计划的实施过程

干预计划的实施过程

时间:2022-03-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与案主共同商定问题、制订好工作计划后,工作人员与案主签订了协议,并开始了干预计划的实施。按照介入计划,进行了如下的干预过程:重点学习法律知识,让案主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判处开设赌场罪,并促使案主明白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目的以及在社区矫正期间她自己的社会角色。
干预计划的实施过程_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评析

在与案主共同商定问题、制订好工作计划后,工作人员与案主签订了协议,并开始了干预计划的实施。

1.任务中心模式的应用

由于案主Z主要存在的是观念的问题,所以围绕“观念”这一问题,在前三个月的治疗中穿插了任务中心治疗法(task-centered treatment),具体可参见上述干预计划。

任务中心的个案工作,是一种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个案工作方法,运用心理及社会个案工作技巧来协助案主实现与履行其自身的经约定的任务,进而解决其问题。它是一种短期的治疗模式,一般针对一类问题不超过三个月。任务中心治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个人在接受专业服务之后,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学习到相关的技巧,可以面对日后发生的类似问题。此种模式在运作上结合了行为科学知识、危机调适方法以及功能性个案工作。[3]任务中心模式主要针对如人际冲突、社会关系不满、角色执行困难以及资源不足等问题。任务中心模式是要确定这些问题中的核心问题,然后对核心问题加以分析与诊断,并结合案主自身的能力、动机,对任务的价值、任务的可行性、次要任务与联合任务、任务的开放或封闭、任务的形成过程等进行详细界定。任务中心治疗法的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个部分:[4]

(1)确立核心问题;

(2)案主与社工之间的沟通及任务规划;

(3)案主与社工之间的专业关系的建立;

(4)实行职责并做预先练习,以熟悉职责所需的行为;

(5)检验任务实行的情况,以作为解决下一个问题的依据;

(6)结案:达成职责目标或核心问题获得解决时,此问题的处理程序即告一段落。

2.阶段性社会工作介入

第一阶段:重点提高案主的在刑意识。

在司法系统做当事人的工作时,社工会聚焦在案主的错误思维或认知扭曲上,并把重点放在这些错误思维或认知扭曲如何为犯罪活动提供了借口以及延续了犯罪活动方面。当事人记下自己的认知扭曲,识别出自己在思维上犯的具体错误,并用较为理性的反应替代认知上的扭曲。司法系统开展工作时运用的另一个认知治疗方法是鼓励他们多想想自己的受害人。通过让他们了解人们在成了受害人之后的感受和表现,罪犯会对自己带给受害者的痛苦更能有同理心,可能就不大容易再次实施犯罪行为。用道格•莫托那的话说,如果你是一个罪犯,那么“你只有三个选择:改变、继续犯罪或者自杀。这是你的生活方式,好好想想吧”[5]。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罪犯的在刑意识,与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有相通之处。

案主缺乏在刑意识是有原因的:第一,她缺乏法律知识;第二,周围缺乏法律知识的人对她的影响,如她的丈夫;第三,对社会角色缺乏认知,因而角色执行遇到了困难;第四,对社区矫正缺乏认识,因为接受社区矫正并不意味着无罪,而是在社区当中服刑,但案主的这种意识并没有表现出来。按照介入计划,进行了如下的干预过程:

(1)重点学习法律知识,让案主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判处开设赌场罪,并促使案主明白什么是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目的以及在社区矫正期间她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些内容是案主在入矫时已经被告知的信息,但是案主目前并没有内化这些法律和相关规定,并不接受眼前的这个事实,所以有必要进行学习。

2006年6月2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中将“开设赌场罪”从赌博罪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罪名。开设赌场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以营利为目的,客体是赌场,客观方面表现为营业性地提供场所,设定赌博方式,提供赌具、筹码、资金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中第十八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三百零三条第二款)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上述法律规定是需要案主明确的,而且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有专门的司法局或司法所人员给予相关讲解。另外,在每个月的集中学习课堂上,相关工作人员将具有同类问题的社区矫正对象安排在一起,集中学习法律知识,并且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如阅读刑法、学习社区矫正规范等,并要求他们在思想汇报中有所体现。在下一次的集中学习课堂上让大家自由汇报自己的体会。另外,将矫正对象组成小组,每一组选择一个法律知识主题去社区宣讲。小组是大家在一起讨论后而组成的,首先确定要讲的内容,然后大家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最后组成小组。在宣讲之前要做一系列的准备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如下步骤和内容:第一,确立宣讲对象。比如,按年龄划分的青少年、按职业划分的驾驶员或是按单位性质划分的企业、事业单位等。第二,确立宣讲内容。宣讲内容要依据宣讲对象而定。第三,明确宣讲时间和地点。比如,小学生对象可以选择在寒暑假期间,在居民区里定期宣讲很合适;而对于其他对象可以适当选择周末在社区里开展宣讲。第四,宣讲人一定要理解自己所宣讲的法律知识,以便和宣讲对象进行互动。

(2)除了集中学习外,还专门开设同伴教育小组,开展了“角色锻炼”主题小组活动,比如“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等。开展小组活动之前,给每个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写下“我是谁”或者“我为什么在这里”,写完之后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想法详细讲出来。然后一起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小组活动结束时每个人要做一个总结,先写出自己在这次小组活动中对自我的认识是否发生了改变,以及在这次小组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然后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自我认知、社会认知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这里,同伴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国外,同伴教育一般采取同伴支持社区计划。同伴支持社区计划实行过程大致如下:计划的草案全部由专业人员根据专业的原则来制订,其中还编写出同伴支持社区的手册,主要是让参与者形成他们自己的社区使命并且规定了行动的规则。在计划实行过程中以分发相关读物的方式让那些有意愿并且想做领导者的人员参与进来。在实践中采取的主要干预模式如下:①证据为本的实践,主要包括短期的干预(Bien et al.,1993;Heather,1995;Wilk et al.,1997)、社会技能培训(Fodor,1992;Palinkas et al.,1996)、动力的加强(Miller et al.,1995;Miller,1996;Miller and Rollnick,2002)、社区加强(Meyers et al.,1998;Smith et al.,2001)、行为上的契约(Miller et al.,1995a;Nelson et al.,1995;Vinson and Devera-Sales,2000)等;②实践中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方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干预(Carroll,1998;Brown et al.,2002;Waldron and Kaminer,2004;Yen et al.,2004)、动力加强治疗(Miller et al.,1995b;Miller,1996;Miller and Rollnick,2002)等。同伴支持社区计划定期进行团体干预,团体性干预的主要内容有:对组织内相关领导者进行培训、团体内成员交流以及团体成员增能技巧的培训。

整个计划是以召开会议的形式开始的。在前两次会议上,参与者被问及他们参与这个同伴支持社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每个人会给这个社区带来什么、这个社区的价值是什么以及他们想从这个社区中得到什么等问题。参与者提到的有关价值层面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信任、尊重、诚实、公开、帮助、领导能力、正直、积极和清醒。他们提到的参与社区的目的主要包括:共同分享经历、相互给予希望、向榜样学习。参与者概括的这个社区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清洁、学习责任感、学会自我满足、创造安全的环境、助人、创造支持性的社区。在第三次会议上给每个成员都分配了任务,成员们也都制定了规章制度并且形成了各种委员会(如维持与美化、社会、安全及规则等)。区长每个月都会来参加会议,并且向社区进行报告。同时也从社区中选出一个人代表社区参加会议,把社区关心的问题带给参与者,也把参与者的需要带回社区。参与者还倡议要给同伴支持社区起名字,起出的名字多种多样,都是一些温馨的、和谐的名字,比如把社区叫做“茧蛹”,它的意思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几乎每个月这些成员都要举办舞会、烧烤野餐或其他社交活动,这些都是他们事先计划好的。第一次讨论同伴支持社区(PSC)理念的大会后要进行一次简短的访谈。访谈涉及有关PSC的基本知识以及这种社区将要涉及什么等问题,也问到他们是否能在别的社区中得到帮助以及在进入这个同伴支持社区之前是否接受过其他社区成员的帮助。在这次访谈中发现有一些参与者对于同伴支持社区(PSC)的概念不是特别理解,所以在整个计划实施的开始要对参与者明确这一概念。

鉴于国外相关经验,社工找到了社区矫正对象中与案主Z有过类似观念问题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同伴小组,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现将第一次小组活动的计划书展示如表4-5,其他的小组活动计划的制订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第一次小组活动的效果、组员的改变情况、组员的需求情况、社工的资源情况等,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各个小组方案,形式上可以以第一次小组活动为参考模板。

表4-5 ×××同伴教育小组——“端正社会角色”第一次活动计划书

续 表

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案主Z开始表现得并不积极,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好像别人都是罪人,就她是被冤枉的,在组员分享“为什么来到这里”时,她说:“我是被冤枉的,是别人犯了错误,让我来受惩罚。”在小组活动中,这样的发言对于其他的小组成员来说,起到的影响是负向的,可能会引起小组其他成员的共鸣,所以,在小组活动中,这样的局面需要及时调整。在社工的引导下,案主Z说出了自己参与小组的来龙去脉,并且运用在第一个阶段里学到的法律知识,表明自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她说:“是我无知,我应该接受惩罚。”这是案主Z从第一个学习法律知识阶段开始,第一次说出自我批评的话。说完,她陷入了沉默。在接下来的同伴示范中,其中的一段话让小组成员感受很深,让案主Z有了很大的转变。

接受现实和适当改变自己是一种智慧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人牵着一头驴在悬崖峭壁上走路,这个人怕驴跌落到悬崖下,便使劲儿地将驴往里侧拉,而驴呢,又特别犟,拼命往外侧挣,人和驴互相坚持自己的立场,后来驴子掉下了悬崖粉身碎骨,而那人空拿着鞭子懊悔不已。这个故事表面上看人和驴都赢了,他们各自为了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均没有屈服于对方,然而实质上他们两个都是输家,人失去了他的财产——驴子,而驴子失去了它的生命。这个故事能让我们想到什么呢?其实想想看,人的生活不能走极端,该改变自己时,要勇于接受现实而适当改变自己。人与人的相处本质上是认可、包容、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时,双方均没有对错之分,而是因为站在了不同的立场才出现了看法上的差异,就像看一幢建筑,在不同的角度看风景也不尽相同,这不是眼光的问题,而是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经常换位思考一下对方的看法和感受,一些激烈的冲突和心理矛盾就可以避免了。为人灵活却不失原则、善辩却不强争、好强却不斗狠,是明智的。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肯改变自己,然而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改变,这未尝不是一种智慧。

在分享同伴示范后的感受时,案主Z说:“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我总觉得自己是被牵连的,但听了别人的故事和感受之后,我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由为自己辩解,但我发现除了我之外,每个人都是在反思自己,而没有为自己辩解,所以我觉得应该反省自己,也许是自己太偏执了,我回去之后想自己静下心来再想想。谢谢大家。”这是案主Z第一次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这一进步是突破性的。

在半个月后的第二次小组活动开始之前,组员们把作业《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都交上来了,此次小组正式开始之前,用了15分钟时间分享了组员的作业。案主Z读了自己的作业,其中,她说道:“我未来还想做一名会计,虽然我现在犯了错,还在接受社区矫正,但我有信心,在一年后,我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遵纪守法的会计。”其实,这已经表明了她认识到了自我,并且认清了自己目前的社会状况,对未来也已经有了思考。

在第一次小组活动中,对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案主Z显得不太适应,她好像并没有想好自己是谁,她只说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员,是妻子、是妈妈,并没有提到自己是个服刑人员。在讲述自己为什么来到这里时,她只说:“老板开赌场,把我们入股的卷到了里面。”接着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成功与失败”的讨论中,其他组员讲述的内容主要是:自己经历这次重大的变故之后应该反思自己,自己现在的位置在哪里、自己应该在哪里、自己应如何归位等问题,其中他们都谈到了自己目前正处于矫正期这一点。案主Z的发言比较靠后,她说:“我们都处在矫正期间,还是要好好遵守矫正期间的相关规定,做好现在的事情吧。”能说出自己“在矫正期间”对于案主Z来说是一个进步,但是这只是口头的表达,具体行动还需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3)协助案主Z慢慢控制情绪。从事情发生到现在,案主Z一直没有摆脱“气愤”的情绪,提到这件事情时总是显得很激动。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采用了理性情绪治疗方法,让案主Z在遇到问题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学会理性思考。

理性情绪治疗(rational-emotive therapy)后被重新命名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是认知治疗体系中享有很高声誉和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模式之一,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于1955年创立的。[6]这种治疗模式将情绪分为适当的和不适当的两类,其工作目标是从人们的观念与思维方式出发来帮助案主遇到问题时能改变不良情绪,而在思维中建立一个能适当调适情绪反应的系统,进而改变案主的思维方式及其人生哲学。人的情绪困扰来源于人们不合理的信念,因而艾利斯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我们的思想和情绪。”[7]其治疗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心理诊断。要弄清楚案主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是什么,并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这一步骤在此个案中是通过多次会谈来实现的。第二,领悟。让案主认识到情绪的困扰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和案主一同去发现这一问题,并在案主承认这一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接下来的工作。第三,修通。这是理性情绪疗法最重要的阶段。主要采取与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辩论的方法,使案主认清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而慢慢放弃不合理的信念。第四,再教育。让案主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巩固治疗效果。第五,完成家庭作业。家庭作业主要有理性情绪自助量表、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合理的自我分析等。针对此个案,我们为案主Z布置了“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和“合理的自我分析”两项作业。让案主列出她的所有的信念或是经常会出现的想法,然后回忆这些想法或信念在其生活中给她带来的正向和负向的影响,进而去分析这些想法的不合理性,然后初步制订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一系列的想法表,适当的时候在小组活动中加以讨论。案主Z列出的她认为不合理的想法表如表4-6所示。

表4-6 案主Z的不合理的想法表

从表4-6可以看出,案主已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已开始认同法律的执行,而且对于自我的认知方面也做出改变,认识到了自己的偏执。

第二阶段:重点改变案主Z偏执的思维方式。

首先,重点与案主Z的母亲和丈夫进行沟通,也让他们明白发生在案主Z身上的事实,并且让他们接受这个事实,改变案主丈夫一直持有的“被冤枉”的态度,这样,在家庭当中,他们可以帮助案主端正认识,慢慢改变案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社工会定期来到案主母亲的服装店里和其母亲聊天,了解案主的生活情况,并询问案主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改变情况,社工也向案主母亲汇报案主在活动中的进步和其他表现情况。案主母亲表示,她会支持案主出去找一份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因为服装店里的生意不太好,长久下去不足以维持案主一家人的生活。社工和案主的丈夫也进行了几次沟通,他表示会支持案主顺利度过矫正期,并且声称理解她,并要她学习法律知识,以便在未来的就业当中保护自己,而且不致伤害他人。

其次,通过小组活动,讨论了思维偏执的后果以及如何学会改变自己。在此次小组活动开展之前,首先回顾了第一次小组活动中“驴的故事”。在此次小组活动中,我们要求小组成员尽可能地列出偏执会导致的后果,其中,案主Z列出的偏执的后果如表4-7所示。

表4-7 偏执的后果

在分享与讨论了每个组员的“偏执的后果”之后,要求组员将偏执的后果牢记,在今后,当发觉自己偏执的时候,先停下来想一想偏执会带来的后果,然后认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会造成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要及时与他人进行联系沟通、请教咨询,而后再做出决定。

第三阶段:重点培养案主Z积极的社会认知。

案主Z对社会的态度表现消极,认为社会不公平,法律不公正,其实这与她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关系。对于常人来讲,可能日常生活中并不刻意地去谈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甚至对这三个概念可能也没有一个明确而深入的理解,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看法、态度、行为方式莫不处处体现出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建立在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认识基础上的,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以及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不同的。

针对案主Z的情况,社工采用了心理暨社会治疗方法,以协助她端正对社会的认知。专业社工所实施的心理暨社会系统的治疗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上,即个体的社会功能的充分实现以及他健全的适应和发展,必须从他们的身心发展着手,必须关注其社会人际关系影响、较具有意义的旁人影响以及较具有意义的环境因素影响。这种治疗模式是增进一个人获取心理暨社会适应的平衡与满足之途径。[8]心理暨社会治疗的个案工作有四个步骤:第一,协助案主把生活适应上的一些事故和行为形态中的倾向连接起来,以发觉他的不良行为形态的问题所在。第二,协助案主觉察并认清他生活适应方面各种意识上和下意识上的不满足和满足的不同感受,这样,案主会产生解决问题的动力。第三,协助案主连接他早年的情绪(不良)经验和当前的行为表现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过去的情绪生活经验对目前行为功能的不良影响,促使案主消除过去的情绪生活经验对现实行为表现的冲击力量。第四,案主善于运用他所获得的知识和力量,一方面对目前各方面的行为可以有效支配,另一方面对其可预见的将来的生活情境能加以预估和控制。[9]按照这四个步骤,社工首先让案主Z将从前发生过的事情与她对社会的消极认知之间联系起来,回顾当时产生这种消极认知的不良影响,回顾的过程中案主会产生一种改变消极认知的倾向。通过社工的鼓励与协助,案主Z主动地、自由地表达出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社工根据其感受给予了其心理上的支持以及环境改善上的协助。

另外,在端正对人生观认知的过程中,其中有一项是和家人一起观看《美丽心灵》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的一生。他一生致力于博弈论,为世界各种经济难题的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他得了幻觉症,这严重影响了他的科研和生活,但他的妻子并没有抛弃他,而是协助他走完了一生,社会对纳什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个故事能使人对人生、对社会都有一个新的认识。案主Z在她的思想汇报中写了观后感,其中她写道:“人生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的过程,也是社会给予帮助的过程,离开了社会的支持,人没有办法真正生存下去,人在生病的时候就会没有人管你,你只能死掉了。”

最后,在端正对价值观的认知过程中,请高校老师做了真、善、美的讲座,并且观看了电影。在实际活动中,组织小组成员参加了公益劳动,到敬老院为老人洗衣服、梳头,并且布置家庭作业,让小组成员真心为家庭成员做事情。社工在适当的时候对家庭成员进行访谈,以了解案主的改变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