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咸水开发与利用技术

咸水开发与利用技术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咸淡水混灌方式是在有碱性淡水的地区将其与咸水混合,克服原咸水的盐危害及碱性淡水的碱危害。将高矿化度的咸水与淡水或低矿化度的咸水合理配比后,有利于改善水质,形成适合于作物生长的微咸水再用于灌溉。利用咸淡混浇技术灌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既减少深层淡水的开采量,充分利用浅层微咸水,降低生产成本,又缓解了水资源紧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微咸水灌溉的方式有利用微咸水直接灌溉、咸淡水混灌和咸淡水轮灌三种。

(一)微咸水直接灌溉

在没有淡水资源或淡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可直接利用微咸水资源进行灌溉,但应保证灌溉后土壤含盐量和溶液浓度不超过作物耐盐极限。由于微咸水对农作物的幼苗有一定危害,因此,利用微咸水灌溉要避开作物幼苗期。一般情况下,用3~5 g/L的微咸水在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的生长期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都可获得良好的效果。直接利用咸水进行灌溉,需注意以下几点:(1)农田要有排水条件,使地下水位始终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以防返盐;(2)好灌水时机及灌溉次数,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需水期,浇1~2次“救命水”;(3)充分利用汛期降雨及秋冬灌水压洗盐分;(4)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5)加强田间科学管理,平整土地,采用畦灌或其他先进灌溉方法以减少渗漏。

(二)咸淡水轮灌

咸淡水轮灌方式是在轮作中用微咸水灌溉耐盐作物或作物耐盐生长阶段,用淡水灌溉耐盐力差的作物或作物非耐盐生长阶段。轮灌的时间和水量随着两种水的矿化度、作物种植方式和水源供给条件等而变化。如旱季用微咸水,降雨后有地表水时用淡水灌溉;在不同作物轮作或套种时,强耐盐作物(如棉花)用微咸水,弱耐盐作物(如小麦、玉米、大豆)用淡水;播前和苗期用淡水,而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用微咸水。有研究者在河北沧州南皮试区用小于1 g/L淡水苗期灌溉小麦,拔节以后用5~6 g/L咸水灌溉,小麦产量达到303 kg/亩,仅比全生长期用淡水灌溉的低2.2%。对于咸淡水轮灌地区,微咸水浓度越高,用微咸水灌溉的次数应越少;对于一直用微咸水灌溉的地区,为了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以及淋洗土壤中的盐分,应加大微咸水灌溉定额,尤其是一次灌溉水量。

(三)咸淡水混灌

咸淡水混灌方式是在有碱性淡水的地区将其与咸水混合,克服原咸水的盐危害及碱性淡水的碱危害。机理主要是由于两种水的相互稀释,而降低矿化度、盐度和碱度,两种水的离子相互发生化合作用而降低残余碳酸钠。将高矿化度的咸水与淡水或低矿化度的咸水合理配比后,有利于改善水质,形成适合于作物生长的微咸水再用于灌溉。混灌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使以前不能使用的碱水或高盐度的咸水得以利用。利用咸淡混浇技术灌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既减少深层淡水的开采量,充分利用浅层微咸水,降低生产成本,又缓解了水资源紧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人在南皮试区利用深层碱性淡水与浅层咸水混合灌溉,冬小麦、夏玉米两季单产10年(1980~1990年)平均达到557 kg/亩,比不灌溉的农田增产162.7%,比全生长期用4~6 g/L咸水灌溉的农田增产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