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的定义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物联网由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科学意义,目前已被业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浪潮,正成为国内外政府机构、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战略都确立了融合各种信息技术,突破互联网的限制,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实现“物联网”的目标;都计划在网络泛在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与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发展为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orld Summit of Information Society)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并在年度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所谓的“物联网”,就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世界上任何物品(Things)都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即,物联网的目标是要形成一种“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2)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可实现物品与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通信。

由上述物联网的定义可知,虽然物联网的概念是基于传统互联网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的延伸,但与这两种传统网络相比,物联网有着以下本质的不同:

(1)与传统互联网相比,互联网连接的是虚拟世界,而物联网连接的则是真实世界。如果想通过互联网了解一个东西,必须先通过人去收集其相关信息,数字化后再放置到互联网(服务器)上供人们浏览其信息,人在其中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而且还难以动态了解其变化;而物联网则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借助无线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相互连接,让物体自己“开口说话”,这样,人们不仅可以和物体进行“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进行“交流”。

(2)与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相比,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传感器主要是用于实现对信号的感知,而并不强调对物体本身的标识,例如:让温度传感器来感知森林的温度,但不一定需要标识出具体感知的是哪根树木的温度;而在物联网中由于需要对物体进行定位与追踪,因此往往需要对物体的本身进行标识。

物联网由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科学意义,目前已被业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又一次浪潮,正成为国内外政府机构、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自2008年以来,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例如:2008年11月,IBM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概念,并于2009年1月被美国确立为其国家发展战略的一部分;2009年6月,欧洲信息业与企业界人士在布鲁塞尔对物联网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另外,2009年7月,日本也提出了“I-Japan”计划。

上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战略都确立了融合各种信息技术,突破互联网的限制,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实现“物联网”的目标;都计划在网络泛在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各国对于未来信息化战略都正在以不同的概念向“物联网”发展。在我国,物联网的研究也正引起我国政府部门、产业界以及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无锡考察时提出了“感知中国”的概念,明确指出应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