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的大型科普活动

我国的大型科普活动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从2001年起,每年5月份的第三周,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全国组织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周是目前中国重要的科普活动之一。全国科普日活动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一项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最初活动实际为2天自2007年开始时间为一周,活动规模已达到重点科普活动3000多项,群众参与人数近亿人次。

科技周”“科普日”“科技活动月”“科技之春”“科普之冬”“科普之夏”等一些群众性的大型科普活动在我国也有一定的传统,绝大部分省市都根据本地的特点在每年的一段时间内集中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普宣传活动。这些大型科普活动一般宣传声势和力度很大,能吸引全社会对科普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激发公众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1)科技活动周。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从2001年起,每年5月份的第三周,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联合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全国组织开展群众性科技活动。这是新世纪我国政府立足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决定。科技活动周是进行科普教育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其最大特点是把科学技术带到广大公众身边,因此日益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2001年的科技活动周是全国性的首届科技周,它是在全国各省市开展的科技周、科技月基础上进行的。主题是“科技在我身边”。

科技活动周是目前中国重要的科普活动之一。国家科技周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全国各省市有关科普活动的机构都采取行动来宣传科技,促进公众与科学的对话。每年的科技周国家科普联席会议都通过协商形成一个主题,围绕该主题各部门再来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2)全国科普日。2002年6月29日,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实施,为纪念科普领域这一里程碑性的日子,中国科协于2003年开始决定将每年6月29日定为全国科普日,并组织举办了首场科普日活动。为更有利于这项群众性活动的开展,经研究决定,自2005年起将全国科普日调整确定为每年9月第三个公休日。

全国科普日活动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一项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最初活动实际为2天自2007年开始时间为一周,活动规模已达到重点科普活动3000多项,群众参与人数近亿人次。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中国科协通常会召开盛大的科协年会,科协所属的各大学会都积极参加北京主场的活动,各地各级科协也结合当地实际举办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科普大篷车也会深入边远地区进行科普宣传。

我国科技周每年5月,科普日每年9月,这样形成上半年政府部门主导,人民团体配合,有关各方参与开展的“科技活动周”,下半年人民团体主导,党政支持,有关各方参与开展的科普日,一年两次全国性科普活动的良好格局。

(3)科技下乡。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10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并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内涵丰富。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科技下乡”是“三下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和科协组织,积极指导、组织科研单位、高等学校和涉农企业,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下乡活动,开展了科技大集、科普大篷车、星火科技下千县、科普之春(冬)等丰富多彩而又富有成效的活动,启动西北五省区科普工程和少数民族地区科普示范工程等工作,让数以亿计的农民群众切身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为科技兴农做出突出贡献。

【注释】

[1]参考江昀:《科技传播系统的结构和传播模式分析》,载求实杂志z4期,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