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生学之于教育

共生学之于教育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共生学在教育领域已渗透到方方面面,从管理到教学,从大学到小学,共生的理念诉求已深入人心。李燕博士试图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21世纪建立起一种共生教育理论体系,以解决我国当前单向度的教育发展问题。这是目前对共生教育探讨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尝试。看来,共生理念波及之广、传播速度之快还赖于互联网络这一共生平台与环境。
共生学之于教育_共生翻译学建构

共生学在教育领域已渗透到方方面面,从管理到教学,从大学到小学,共生的理念诉求已深入人心。山东师范大学李燕博士的论文《共生教育论纲》中指出,“渊源于生物学领域、内蕴于‘和而不同’以及‘世界大同’理念、产生于近现代哲学反思、应对于现时代发展的共生哲学以其独有的理念,即生命理念、过程理念、异质共存理念、关系理念、中和理念及生活理念,而成为时代的关键词和发展趋向,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共生”[23]

李燕博士试图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的21世纪建立起一种共生教育理论体系,以解决我国当前单向度的教育发展问题。她从共生哲学理念出发,就当前教育中狭义的科技取向的知识化与物化形态给予批评性反思,对现代教育中“竞争”向度的非均衡性及其弊端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对人与自然共生下的教育环境与教育生态保护、人与环境的协调以及教育环境对人之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就共生教育中教育目的取向、课程建构、师生关系、共性与个性教育等内涵给予解读。这是目前对共生教育探讨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尝试。

一篇发人深思的网文《基于共生的留守儿童研究》[24]来自海安县白甸镇瓦甸小学教师华信根。他依据“共生”理论研究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问题,从“共生”视角思考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认为留守儿童应该在学习、心理、闲暇等方面得到全面观照,以促进他们共同发展、健康成长。他认为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关系问题就是一种“共生关系”。比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就是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关系。而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会让学生、家庭、社会的发展更和谐。看来,共生理念波及之广、传播速度之快还赖于互联网络这一共生平台与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