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玩转社群互动

如何玩转社群互动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各行各业纷纷动起了互联网思维的心思,尝试组建属于自己的社群,餐饮江湖也不例外。黄太吉与社群成员的互动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通过他们的反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如今有意淡化地域性,年龄最大不能超过85后。在餐饮O2O浪潮下,尽管消费者对菜品口味的偏执有所减弱,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品质的要求。针对有利益分割的社群,利益分配机制关乎社群生命,也是维系社群健康发展的纽带。

如果说传统餐饮企业经营的是产品,O2O浪潮下的餐饮企业更多的是在经营人群;如果说以前的服务主要是感动顾客,现在最高明的做法是把餐厅当成社交平台,搭建以用户为核心、创造一个让用户觉得舒适的氛围。社群玩法,便是社交平台的典型应用。

广义上的社群指实际的地理区域或是在某区域内发生的社会关系,或指存在于较抽象的、思想上的关系,包含社群精神和社群情感。关于社群,我们所熟悉的最经典的实例莫过于“死磕自己,愉悦大家”的“罗辑思维”。自2013年爆红自媒体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各行各业纷纷动起了互联网思维的心思,尝试组建属于自己的社群,餐饮江湖也不例外。

1.黄太吉:粉丝与社群的本质区别

尽管最近“黄太吉”公布了外卖航母战略,但说起它的发家史,无法忽略“煎饼侠”和社群两大标签。从最初建外SOHO店营业面积15平方米、13个座位到如今20多家分店遍布北京,与其社群运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黄太吉的创始人赫畅在演讲中曾经提到,“我很讨厌粉丝这个词儿,因为明星跟粉丝是两类人,不能做朋友。当你称这个人是粉丝的时候,已经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本身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这就是我坚持用社群的原因。大家因为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在一起,相互间都是平等的。而我也不过是社群中的一员,并非社群领导者。”

他每天在微博上回复几百条评论,公开回复或者是私信,一旦收到关于黄太吉服务不好的反馈,立刻把内容贴到相关负责小组的微信群里,一般5分钟之内就会得到响应。同时会有专人追踪到具体的门店和责任人,随后会有处理意见。

没有好的产品,再花哨的营销手段也是徒劳。黄太吉与社群成员的互动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通过他们的反馈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只有产品本身足够优秀,顾客才愿意主动为其传播。

2.伏牛堂:拥有社群能让餐饮品牌活得更好

伏牛堂推广湖南米粉,最早的社群定位自然与米粉相关。一帮特别爱吃米粉的粉丝(以在北京的湖南人居多),每天讨论菜品叫什么名字,如何好吃等。“一开始我们定位于米粉,坚持所谓的产品型社群,思路就出现了偏差。因为产品(食物)的延展性太小了,更何况我们是单品。后来团队重新梳理了伏牛堂品牌,开始顺着建立年轻人社群的思维去发展。”

霸蛮社的定位转变,带来了后续粉丝构成、规模调整等一系列变化。最早加入霸蛮社的以湖南人居多,年龄没有严格的限制。如今有意淡化地域性,年龄最大不能超过85后。

伏牛堂“霸蛮社”活动

虽然粉丝已经超过20万,但90后创始人张天一认为长期潜水的僵尸粉不能算是真正的用户,所以准备清理掉一批,踢出10万人左右,保证霸蛮社成员的长期活跃度

至于社群对餐饮企业来说是否必备,张天一强调,“是否必备不好说,只能说拥有社群能让餐饮品牌活得更好。”

经营一家餐饮企业,无论是打造产品主义、坚持服务主义,还是不遗余力经营社群,绝对没有高低对错之分,毕竟“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无论坚持哪一种商业模式,他人的成功并不等于自己现实中直接可套用的模板。因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家店,再相似也会有细微差别,细微差别背后或许才是真正的机会。

如果说1.0版本的餐饮老板专注于口味,2.0版本的他们对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更得心应手。作为常见的营销手段之一,在社群构建过程中如何定位其功能至关重要,它除了是营销手段,还可以具备如下三种功能:

1.用户体验中心

这是社群发展初级阶段的必经之路。如果一个餐饮企业没有过硬的产品支撑,即使营销做得再好,只能成功一时,不可能长久成功。在餐饮O2O浪潮下,尽管消费者对菜品口味的偏执有所减弱,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对品质的要求。除了菜品口感,服务等环节同样重要。黄太吉通过微博对网友反馈意见的及时处理,正是基于如上考虑。修复现有环节的问题后,根据多数用户的需求研发新菜品、完善内部生态链则是当务之急。

2.口碑传播器

有了过硬的产品,社群成员才可能愿意主动来传播。我们这里说的传播,并非朋友圈眼花缭乱的刷屏,而是基于产品享受过程的分享。进一步说,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娱乐性话题、激发联想度的产品或创意性广告,再加上强关系的社群基础,友情链接分享就会水到渠成。

3.员工“转化”平台

乍看觉得这种转换不可思议,但在伏牛堂的霸蛮社就实现了。伏牛堂整个团队将近40%的人员招聘,不是通过猎头,而是在社群内部解决。霸蛮社有20万粉丝,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过各种连接,轻松解决了困扰大多数企业的招聘难,实现了“员工即用户,用户即员工”的转变。社群内部招聘员工的最大优点,在于比一般员工的黏性更高,忠诚度更有保证,因为他们对企业价值观有高度的认同。伏牛堂现有员工100名左右,却没有人力资源部,只有一名人力专员。

创建社群前,首先审视品牌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可以优先拿出去分享的是什么。然后再根据品牌所在的品类创建社群,将符合品牌特质的忠实用户吸引进来,并着手塑造社群特征,根据特征巧“拉关系”。

1.兴趣爱好小组

常见于社交型社群,成员大多是年轻人。霸蛮社一开始定位的是米粉社群,成员以湖南人居多。后来逐渐发现这样的定位圈子窄,聊得最多的还是米粉话题。之后将社群调整到年轻人社交上,全国范围内广撒网,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推选出组长定期组织活动,活动规模可大可小。一段时间以后发现,霸蛮社成员之间的黏性大幅度增加,逐渐有了大家庭的氛围。

2.组织主题活动

根据社群成员的需求再次深化细分,组织相关主题活动,契合当下正流行的垂直概念。比如,如果群内单身男女较多,年龄相仿,可以策划一次类似“相亲会”的社交活动。办的活动多了,相亲的次数也多了,不成为恋人起码也会成为朋友。

3.给予利益奖励

多出现在传销型社群,即我们一般说的微商,它既有理念,又有利益激励人。针对有利益分割的社群,利益分配机制关乎社群生命,也是维系社群健康发展的纽带。分钱是一门艺术,利他心态可能会走得更久、更远。

4.营造情感共鸣

社群成员仅仅玩得欢还不够,玩完散了什么都没留下。此时需要根据社群特征设定情感符号,激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完成这一步后,如何通过社群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大事。

给产品设定情感符号,与其说是后来的事,不如在一开始打造产品的过程中,就考虑给它定调,突出个性、塑造灵魂。这样用户在体验过程中,能够逐渐感受到它的个性,久而久之才可能成为他们的精神信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