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化身份认同的维度

文化身份认同的维度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发现,移民的文化身份认同呈现多维度、多向度和多元化的状态,这也与其他许多研究结果相似。不过,本研究认为文化身份认同在维度上还具有以下特点。例如,一个移民可能既不认为自己是澳门人,也可能同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
文化身份认同的维度_媒介与移民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以澳门内地移民为例

本研究发现,移民的文化身份认同呈现多维度、多向度和多元化的状态,这也与其他许多研究结果相似。在移民身份认同的方向上,本研究认为文脉、地缘、宗教、血缘和社会地位是移民认同的表现形式,这也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有相似之处。不过,本研究认为文化身份认同在维度上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文化身份认同呈不规则的立体型结构

本研究认同Oetting&Beauvais的看法。他认为,“对一种文化的不断增加的认同并不需要减少对另一种文化的认同”(Oetting&Beauvais,1998,p.163)。本研究还认为文化身份认同的维度不仅是立体型的,而且是不规则型的。

(1)文化身份认同在单一维度上呈现出逻辑关系,但多个维度上却具有矛盾性,呈现出立体型的结构。如Collier &Thomas所言,文化身份认同是来自某一特定文化的,固定地通过某种内部关系来联系的,但可能在范围、显著性和紧密度上有变化(Collier &Thomas,1998,p.164)。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结果,移民的文化身份同时具有稳定性、纯正性、渐进性、优先次序和混杂性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文化身份认同具有十分矛盾的特质,它既有纯正性又有混杂性,既有稳定性又有渐进性,在每一个维度上都有自己的逻辑性,在多向维度上形成了一个立体型的结构。

例如,受访移民U对自己的身份的看法,他将身份分成许多元素如法律身份、语言、心理转变等组合,又认为身份具有渐进性和发展性,身份的形成是一个通关的过程:“其实我是觉得很多东西,只要你过了自己那一关,那就什么都不是问题了……(我要)等(拿到)永久身份证了就过(心理的关)啦。哈哈,那就像我自己心理方面会觉得好受,很多方面都会自然迎刃而解,ok啦,我觉得会比较更加融入了……会达到95%吧…然后还有可能语言上再慢慢地改善,加上那5%……你在澳门生活得久了会体会到,澳门分成什么内地人、澳门人了。如果我融入到本地人群,那我肯定会开始站在本地人的角度说,我跟你还是有所区别的。就意识上会有一点点这样的改变,会慢慢融入到他们这个群体……现在心理上感觉自己算是个澳门人,80%吧!还有20%是福建人,我想融入这个社会,所以我比较在意这个身份的转变(从福建人转向澳门人)。我会尽量用本地的语言,本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事情,这样会更加的融入……抛弃地域之后,我是一个努力追求自己梦想的男人。”(受访者U)

(2)文化身份具有不规则性。本研究认为,移民的文化身份认同在态度上不仅具有消极和积极的特点,而且在饱和度上还具有饱和与不饱和的特点。文化身份认同是多个维度的,可能是基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饮食习惯等,或是基于思维方式、工作模式等,但并不一定在每个维度上身份都呈饱和状态或积极状态。例如,一个移民可能既不认为自己是澳门人,也可能同时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一个移民既可能不喜欢自己澳门人的身份也不喜欢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例如A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但又强调自己是中国的上海人而不是笼统的中国人的概念,她认同自己的澳门人法律身份,但却并不认同澳门人的文化身份。“从观念上来讲,以前我们在内地还觉得港澳是很好的地方,来了以后才发现他们特别的落后。这个时候就会觉得上海人的素质就是好,文化层面也高,然后城市又发达……我(现在)对上海的认同感增强了……一开始(上海人的)感觉还不是很强烈,后来到了澳门才越来越觉得原来上海真不错……(现在)对澳门也只是证件的认同,你有他的身份证你就必须是澳门人……(如果问我)那还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了,那这个肯定是没有变的。可能在文化倾向上我还是倾向上海,但不代表中国啊,因为我觉得中国的落差也特别大。自己也算是(代表)精英,就是进步的、积极的、进取的、有活力的、又比较文明、发展比较好、素质高的群体。”(受访者A)

二、文化身份认同维度具有变动性

(1)文化身份认同的维度变化受情境影响。不同的情境中移民会改变自我的文化身份,从一个认同的维度转向另一个认同的维度,有时候甚至是互相矛盾的认同维度。有学者认为,“身份变成了一个‘移动的’盛宴,它在围绕着我们周围的文化系统中,与我们所代表的或所强调的方式相应地作不断的组建和转变,在我们内部,相互矛盾的身份拉拽着我们朝不同的方向,因此我们的身份认同也在不断地变动”(Hall,1992,p.169)。

例如,E因为中国人的素质问题在中国人身份上很纠结。“我是中国人,但是是比较异类的中国人。我小时候很爱国,但是现在应该没有小时候那么爱国了,因为小时候看的那些书说是为了国旗要跑多少公里,都要扛着那个国旗。我小时候觉得自己可以做到那样,但是现在我觉得我不可以这样,会有其他的一些考量或者各方面。我有看其他的一些戏或者其他的一些书,如果是在民国时期啊,或者抗日战争时期,我可能是个汉奸,呵呵,我可能会为了生存。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我受到的爱国教育啊,要做一个义胆忠肝的人。我还是一个蛮复杂的人,我不会单纯地一边偏倒……我在星期六的时候有一个program,里面就有一个负面的评论就是说中国人在外面的形象不好,很多人不愿意去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当时可能我没有去游学或是怎么样,可能感受不深。但是你问我如果中国人和澳门人是不是有差,我觉得还是有差。就是土生的(澳门人的话)或者是怎么样,但是以我的角度我还是会尽量去融入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澳门人)。”(受访者E)

(2)文化身份认同自身的建构性特点。陈国贲认为,“文化身份认同极少是原封不动的移植,相反,它是移民在发掘优势以及适应环境限制的过程中,不断地生产和再生产,建构和解构出来的”(陈国贲,2012,p.166)。移民往往会在不断地对移民前后生活的比较中,重新建构自己的文化身份。

例如G自小学开始移民到澳门,从小学到大学、工作,与E一直是同学和同事,但是她的文化身份与E却有明显的不同,E倾向于融入本地,成为澳门人,而G却相反,在内心固守着自己的价值观,并使用自己的文化价值观为自己建构了一个理想的符合自我需求的文化身份。“刚开始来,澳门有很多不完美,就是同学啊,城市啊。很多地方很旧很烂,寸金寸土的。还有城市对比很大,赌场啊,酒店啊,很豪华,装修很漂亮,但是居住的环境就很差,和内地是相反的。就是周边环境可能住的房子不太好,但是内地家里每个人做事都是很舒服。在这边就很少,家里面好像都不怎么注重这些问题。同学家里在我印象中就是很脏很乱。在他们来说可能觉得很正常。在内地被教育你一起床就要把家里弄得很整齐呀!然后早上起来一定要做好清洁或是晚上一定要做好清洁这样子的。在这边就是会发现很乱,一堆一堆的衣服啊或者是(房子)会很旧的啊,就觉得会有一点不习惯。我心理现在还没有融入澳门。我不可能在这里扎根、结婚、生小孩了。到现在为止,我依旧坚持着内地的一套,如果是融入的话我就觉得我不可以接受这边,怎么说呢,反正我觉得我是没办法融入了,呵呵。在我心里有一套就是觉得这边,你一毕业然后就去赌场工作,或者是去名店工作。然后大家拼命地工作,然后去买东西,然后就是这样的生活。我不认可这些东西……我之前的男朋友就是澳门本地人,就是这里出生这里长大,我就觉得习惯上有很多不一样。我印象中内地的男孩子就是看看书啊。就是会对世界各地好像都有一点了解啊,会看Discovery这些节目啊,但是这边的男孩子好像就不怎么会的、只知道本地的事情和香港电视剧发生的事情。然后就是基本上不会看书,我觉得不会看书这件事情是没办法接受的”(受访者G)。

(3)文化身份认同具有趋利避害的功用。移民所选择的文化身份实际上是能满足适应自我生存的一种文化身份。在不同的环境中移民通常会判断哪一种身份更适合自我的生存,从而选择一个与自己生活需要,适合自己的文化身份来帮助自我趋利避害。

例如S,在面对同学转发内地的负面新闻时,常常会选择隐瞒自己的内地身份,使自己看起来跟大家合群。“他们有时候会转发内地新闻,他们有时候会惊讶为什么内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然后他们再评论讨论,然后我会知道,会看到……他们都说内地很恐怖,然后说幸好自己在澳门哎,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跟他们差不多,因为我会觉得内地是比较恐怖一点。最好是认为自己是澳门人比较好……选择做一个澳门人,至少不会让别人知道后瞧不起你……因为身边很多澳门人,或者是香港人都不喜欢内地人……他们都会觉得自己高等一些……现在也越来越多人说内地什么什么不好的,多数是香港的。因为他们很不喜欢内地人,然后带有这个认识,使很多很多(澳门)人都不喜欢(内地人),所以就更加想要刻意去隐瞒自己当初是从内地来的身份。”(受访者S)

又例如E,融入澳门后,开始逐渐按照澳门人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够更像本地人。“澳门人不会说话很大声。这些是很基本的吧……就是说你大声好像就会显得很没有礼貌啊!但是那一刻你的意识不是说我要去很没有礼貌,只是我的一个习惯。但是你自己可以感觉到,或者是对方会给你说,那么大声好像很没有礼貌的样子,你不想有这样的习惯,或者说以前的那个氛围或者环境会带给你这样一个不好的感觉吧!因为你本意不是这样子的。”(受访者E)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