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传统哲学体现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哲学体现的主要特征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是渗透在政治、伦理乃至历史、文学等著作当中的,与其他中国文化涵容互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区分是相对的。因此,讲中国哲学,不能不连带涉及政治、伦理等内容。所以,中国哲学主要是“闻道”的学问。2.论述体现的独特性中国哲学著作在论述上,大多没有形式上的体系。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哲学的深邃性和多义性。把握这些特点,对于学习中国哲学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传统哲学体现的主要特征_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一)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

中国古代学科的区分不够细密,虽然也有一定的分科(如孔子的“六艺”、刘歆的“七略”、《隋书·经籍志》以后的“四部”等),但毕竟是比较含混的,尤其是没有“哲学”一科。因而中国古典哲学是非独立形态,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没有从政治、伦理、经学、文学、史学等分离出来,甚至与宗教也没有分家。希腊哲学一开始就是作为古代神话和宗教的相对立形态出现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是渗透在政治、伦理乃至历史、文学等著作当中的,与其他中国文化涵容互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区分是相对的。因此,讲中国哲学,不能不连带涉及政治、伦理等内容。

(二)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西方哲学本义是睿智,其宇宙论、知识论非常发达,就主要之点说,它是追求真理的学问。中国哲学当然也追求真理,但主要是追求人生的真谛,对于渺茫难知的宇宙之究竟,不大做正面的讨论。即使讨论,也主要是讲宇宙(天)与人的关系问题。就是说,中国人对于宇宙的探讨,不重实体,而重关系。中国人也讲“致知”,但主要指人生的知,尤其是道德的知(体验)。中国人也讲辩证法,辩证思维十分发达;但是,中国的辩证法却不是概念的辩证法,而是人生的辩证法。所以,中国哲学主要是“闻道”的学问。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主要是人生之道。中国哲学注重人生问题的探讨,诸如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性善恶、人格高下等等,因此,有人说中国哲学是人生哲学,或关于人的哲学,这不无道理。

(三)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1.整体把握

中国哲学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而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孔孟讲的仁、知,老庄讲的道、一,描述的话虽不多,但大多是结论式的。《周易》的阴阳,《尚书·洪范》的五行,也是在宏观上设定框架,而并没有做细密推理。汉代董仲舒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建构起世界图式,把天道自然与政治伦理,乃至人的身体构造、思想感情,都纳入一个庞大的系统,但从理论形式上看,毕竟显得粗糙,不怎么严密,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处。

2.直觉体悟

中国哲人往往从感性直观一下子上升到理性本体,直接把握,达到对最高范畴(或境界)的了悟,实现“瞬间永恒”。孔子讲的“弘道”“弘人”,老子讲的“至虚守静”,孟子讲的“尽心知性知天”,荀子讲的“虚壹而静”、“大清明”,庄子讲的“心斋”、“坐忘”、“道枢”、“环中”,直至宋明理学家讲的“显微无间,体用一源”,“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浑然与物同体”,“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等等,这些命题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既像精金美玉一样精粹,又像夜空的繁星那样深奥,给后人留下了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广阔空间。但是,它们的作者是如何把握到这些“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理论的,却语焉不详。后人的解释便难免见仁见智,取便发挥,以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四)独特的表达方式

1.体裁表现的独特性

从体裁上说,不少中国哲学著作是语录体或注疏体的。语录体著作以先秦早期孔、墨、孟的书为代表。如《论语》基本上是孔子的言论汇编,《墨子》主要是墨子的言论汇编,《孟子》也主要是记载孟子的言论(当然并不那么纯粹,也同时记有别人的言论,也有某些行事方面的简要记载)。唐代禅宗六祖慧能的言论集,被尊为《坛经》,后世禅宗大师们的言论,则收集在各种“灯录”中。还有一类哲学著作是注疏体的,即借注解前代名著的形式而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代讲究“尊经崇圣”、“述而不作”;又由于古今语言的变化,前代的著作经过注解才可以被后代人理解,这种注疏体裁的书遂广为流传。

2.论述体现的独特性

中国哲学著作在论述上,大多没有形式上的体系。它往往不是围绕一个中心,层层展开,精密推理,详细论证,而是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显得很散乱。中国当然也有不少哲学专著,如《庄子》、《荀子》、《春秋繁露》、《论衡》等等。但它们多属于论文汇编性质,每篇论文大致有个中心,但篇与篇之间则没有什么逻辑联系。

再就是论述简短。中国哲学少有像西方哲学那样动辄数十万言的洋洋大观之作,而是以要言不烦、简短精妙见长。《老子》(《道德经》)只五千言,《论语》也不过一万三千多字,《庄子》《荀子》等书虽是厚厚的一大部,但它们都包括三十几篇论文,各自是对某个问题的论述,也往往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点到为止,其余的意思则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中国哲学论著都不讲前提和推论,有些著作说理还是比较细密的,朱熹讲“格物致知”、“即物穷理”等等,都很有逻辑性。但是,如果与西方相比,其论述简洁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

3.语言表达的独特性

中国哲学家还惯于用意味深长的格言警句乃至比喻象征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等,都给人留下十分广阔的思想空间。不仅孔、老之书如此,后世的思想家也讲了许多名言隽语,他们的著作充满诗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中国哲学家还常用寓言来表达哲理,孟、庄、荀、韩都是这方面的大师,其中许多寓言故事已凝定为成语,被人们广泛使用。《庄子》一书更自称“寓言十九”,有时还故意不讲出寓言的含义(如“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些都导致了中国哲学的深邃性和多义性。对于同一段话,同一个范畴,同一个问题,人们往往有多种理解,甚至从古到今,争论不休。把握这些特点,对于学习中国哲学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我们端正这样一种态度:不要用某种固定的框子去生搬硬套,而应从丰富生动的中国哲学实际出发,去探寻其哲理,把握其体系,从中获得真切的感受,吸取一定的教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