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那些正在老去的信息流

那些正在老去的信息流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两者均是针对同一事件所提供的信息,但微博用户所评论的信息传播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微博发布者的粉丝群体,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与可预知性。微博信息经过二次转发后,带来的影响范围将无法控制,所造成的传播面将更广。但微博相对于论坛的信息流,其“点对面”的途径更多且信息更容易快速繁殖,“点对点”的信息流动方式触发更为频繁。

信息流是指信息的传播与流动,即信息从发出者到接收者的传输过程,包括了从信息的采集到最终信息加工完成的全过程。传播信息流则侧重于对信息在传播中流动方式的研究,是点对点的一对一流通,还是点对面的一对多流通,抑或是加入了系统或模型等的矩阵化流通方式。

微信并不孤独,同时期存在的社会化产品还包括论坛、微博等,这些阵地所传播的信息在平台内的流动均有本身特质,而解析这些特质,也意味着解析微信与这些“前辈”们的传播差异核心所在!

论坛的信息流通方式有着明显的“点对面”的特征。

这种传播信息流决定了论坛中用户所留下的互联网信息基本公开,能够被其他论坛用户接收,也可能被搜索引擎抓取,而这种接收的范围,信息源用户无法事先控制,最终信息扩散的范围,完全可能伴随传播者的跨界而同步跨界到其他社会化媒体。

楼层式的对话模式,系论坛最显著的特征。针对某用户发出的话题、事件、新闻,其他用户可在帖内留下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观点,而不论楼主所发的帖,抑或跟帖者的留言,无一例外地都能被其他论坛用户看到(范围甚至不止论坛用户,还包含大量的游客)。信息自输入论坛之时开始,便进入“点对面”的传输过程。这里所提到的“面”相对于下面将要讲到的微信的“面”而言,范围更大,并且无法控制(即便设定阅读权限,“面”的覆盖人群依旧无法精准控制)。

“点对面”的信息流,是论坛时代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从某种意义来说,论坛与传统新闻网页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不仅论坛发帖者可以发布自己的内容观点,而且围观者一样能融入其中互相讨论。在论坛产品逐步走向成熟的岁月,记录每一个论坛用户所有行为的“用户中心”模块功能越来越完善,便会越受重视,这暗示着用户“中心化”的棱角逐渐浮出水面(这也为后续博客产品大行其道提供启迪与用户需求的指向)。

值得一提的是,论坛完全粉碎了之前信息流单项化的格局,基于一个论坛多个用户均可发布信息与参与信息获取的特征,论坛将网状信息流的革命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与许多优秀的社会化媒体类似,微博也是将“相同信息同一时间内推送给成百上千的用户”视为真理(博客与SNS亦然),这种“大锅饭”式的“点对面”传播并不太复杂,如果将日历往前翻30年,会发现20世纪80年代的电视广告已经开始这么做了。

即便如此,微博的“社会化”特征注定这款产品不会默默无闻,每一个人都是信息的制造与发布者,且每一个人也都是信息的传播与接力者——这便是微博带给用户最大的服务价值所在!

微博上“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方式分为两种情况:

(1)针对某条微博,用户可以实时发表评论,用户所发表的评论信息能够被所有的微博用户所接收。这种“点对面”的传播信息流有点类似于论坛的信息流。两者均是针对同一事件所提供的信息,但微博用户所评论的信息传播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微博发布者的粉丝群体,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与可预知性

(2)任何一条微博,都能够被用户转发,一旦微博被转发,则意味着转发者的粉丝也能在同一时间看到这条信息。这种“点对面”的信息方式相比于第一种,经历了转发者这一传递接力过程。微博信息经过二次转发后,带来的影响范围将无法控制,所造成的传播面将更广。

这种交流与“私人消息”类似,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私信”功能的推出,为微博用户提供了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让用户彼此之间的对话不会在他人的注视下完成,保证了对话的安全性与隐私性,而微博为保障用户个人空间不会频繁地受到打扰,为用户接受“私信”设置自定义选项。

很显然,微博的信息传播流是论坛的深化,也以“点对面”为主,配合以少量的“点对点”的信息传输模式,但用户“中心化”特征进一步被提炼。然而,微博与论坛一样,在保证信息曝光率的同时,丧失了用户个性化信息搜集的机会,信息的单向流动性明显。但微博相对于论坛的信息流,其“点对面”的途径更多且信息更容易快速繁殖,“点对点”的信息流动方式触发更为频繁。

微博的信息流短板,在于无法保证信息流动的质量,将传播希望寄托于“人海战术,以量保质”的观念,随机性强,不可控性特性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