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夏日那些记忆

夏日那些记忆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还记得最早认识这种花像桃、叶像竹的夹竹桃,是在十几年前。由此,我认识了这种叫夹竹桃的树,心中也滋生了些许畏惧的情愫。炎热的夏季,当骄阳炙烤大地时,夹竹桃如火如荼地开放了。当夹竹桃又一次繁花似锦地在眼前闪耀时,我又有了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如今,夹竹桃,我该以敬仰的态度来读你,赏你。记忆深处的粽子,并不是“五芳斋”“三珍斋”“荣昌记”……那些粽子里呀,藏着人间最浓最亲的情。

六月,江畔、路旁、小区拐角处,一丛丛或粉或白的花开得旺盛。

哦,夹竹桃开花了。起初是三三两两点缀在细长的绿叶间,没多久,你争我抢,俏立枝头。红花灼灼,像火一样热烈;白花皑皑,像雪一样纯净。风儿拂过,妩媚摇曳,煞是好看。

这层层叠叠的花,姿态妖娆,清香四溢,我却不敢去摘一朵,因为这花有毒。哎,多可惜呀。

还记得最早认识这种花像桃、叶像竹的夹竹桃,是在十几年前。那时,刚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对花呀,草呀,树呀特别喜欢

一日,去一所小学,见一个圆形的花坛中有一棵树,纤细的枝丫上,浓绿的细叶间,无数粉色的花笑盈盈地开放着,好一派花团锦簇的胜景。赶紧走向花坛,近距离去欣赏一番。“哎,这棵树必须搬家了!”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原来是该校的一位老校长。“怎么?开得这么漂亮,为什么要搬掉呢?”我不解地问。老校长怜爱地看着这棵树,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缓缓向我叙述着:“这棵树,我刚来这所学校的时候,就已经长得很大了。因为花开得很漂亮,我就叫人在边上围了砖块,成了现在这样。一年前,我们学校的一位科学老师告诉我,它叫夹竹桃,花、茎、皮都有毒。因为观赏性强,我叮嘱孩子们不要采摘这些花。可还是有顽皮的孩子,喜欢来这里摘些花,或是把落地的花瓣捡起来,再撒到同学身上,这样太危险了,万一有孩子中毒,那就……”

哦,这树叫夹竹桃,这美丽的花竟然有毒?我细细盯着粉色的花儿看了又看,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哎,这树只宜远观,种植在校园里,就像放了颗炸弹一般,确实要搬迁。

由此,我认识了这种叫夹竹桃的树,心中也滋生了些许畏惧的情愫。后来,在滨江公园我又见到了一排排差不多高的夹竹桃。炎热的夏季,当骄阳炙烤大地时,夹竹桃如火如荼地开放了。漫步江畔,我总会对花团锦簇的夹竹桃避而远之,要是遇上孩子伸手去攀折夹竹桃,我更是会惊恐地去阻止:“不要碰,这花有毒!”孩子看着我,一脸的茫然。他可能也在怀疑,这么美的花,怎么会有毒呢?

当夹竹桃又一次繁花似锦地在眼前闪耀时,我又有了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既然这花有毒,干嘛还要遍地栽呀?我疑惑了。赶紧在网上查找资料,原来,这夹竹桃还是净化空气的高手,是环保卫士呢!它能抗烟雾、抗灰尘、抗毒物,特别是对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氟化氢、氯气等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抵抗作用。

“以毒攻毒”,怪不得路边、园子里栽种着这么多夹竹桃。我们可以在暴雨中、烈日下,看它吐艳争芳。花开,灿然;花落,壮美。正如宋朝翰林学士所吟的诗句“妾容似桃萼,郎心如竹枝。桃花有时谢,竹枝无时衰”一样,夹竹桃有竹的清丽,桃的热烈,这是对它最贴切的赞美。

夹竹桃,虽然曾被我遗忘,更被我讨厌,但它依旧绿影凝翠,终年常绿,依然在赤日酷暑中花簇若锦,长盛不衰。多么可贵的树木呀!如今,夹竹桃,我该以敬仰的态度来读你,赏你。

六月的一天,偶然路过一处公园,一股馥郁的花香吸引了我。好熟悉的香气呀,“是栀子花开了吗?”我自语道。循着花香,我看到了两三朵雪白的花在深沉的绿丛中绽放,显得淡雅而迷人。

是栀子花开了!多么清纯的花呀,仿佛不施粉黛的江南女子,温婉地一笑,竟是那样令人痴迷。忍不住轻轻摘下一朵,捧在手心,那层层叠叠的花瓣晶莹润泽,仿佛美玉雕琢成,细细数一数,每层都是六个花瓣,排列得很有规律。微风轻柔地拂过,沁人心脾的幽香阵阵袭来,深吸一口气,觉得五脏六腑都好像被琼浆玉露浸润了一般,所有的烦躁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又闻栀子花那诱人的香味,我的思绪飘飞到了童年。

我的家乡有座山,叫凤凰山,相传凤凰在那里休憩,还留下了很大的脚印,因此,就有了这么一个美丽的名字。山并不高,上小学时,我们最高兴的就是体育老师带我们去爬山,从山脚登到山顶,再返回,一节课的时间就够了。而每每登山,总会带给我们惊喜。4月,满山遍野开满了火红的映山红。返程时,我们手中自然带上了大把大把的映山红,向几位住校的老师讨来几个广口瓶,把这些含苞待放的映山红插在瓶中,摆在教室里,花儿竟然能开上十几天才凋谢。6月份,栀子花这一丛那一簇地开了,我们摘来许多,插在瓶子里,送到老师的办公室去,让那股甜润醉人的香味飘散开来。11月,我们会摘些橘黄的栀子,拿回家,晒干。栀子可有用了,不仅可以染色,还可以作药呢。伤筋骨了,把栀子碾碎,和蛋清搅拌,敷在痛处,如此反复,几天下来,能消肿止痛……好久没去登凤凰山了,不知道,山坡上还会盛开美丽又圣洁的栀子花吗?

手中的这朵栀子花真小巧。这几年,见得多的是那种花瓣丰硕肥厚的,被叫作大花栀子的,它属于栀子的栽培变种,只开花不结果。这种栀子花开得特别浓烈,特别芬芳。满树都是白如雪的花朵,把枝头都压弯了。记得在农村教学的时候,每到栀子花开的季节,有个孩子总会摘来四五朵刚开的栀子花,插在我办公桌上的花瓶里。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要给我插栀子花。他告诉我,是他妈妈让他带来的,想让更多的人闻到花香。闻着那淡淡的清香,我的心里流淌着一股暖意……

又见栀子花开,喜欢它轻盈雅致,醇香诱人;喜欢它安宁肃穆,细滑柔嫩;喜欢它带给我的点点滴滴温馨的回忆。栀子花开,我的耳畔又飞扬起那熟悉的旋律:“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像晶莹的浪花盛开在我的心海。栀子花开啊开,栀子花开啊开,是淡淡的青春纯纯的爱……”

六月的清风里,粽子的醇香,已经悄悄地弥漫在空气中。大街小巷,屋前院后,都飘逸着浓郁而诱人的香味。

这浓浓的清香呀,是一抹抹深沉的记忆,浸润在翠绿的粽叶里,也渗透在松软的糯米里。记忆深处的粽子,并不是“五芳斋”“三珍斋”“荣昌记”……而是四角粽、竹筒粽、三角粽等,白米夹着红豇豆,或者酱油米饭中放着酱油肉的纯手工的粽子。那些粽子里呀,藏着人间最浓最亲的情。

从小我就喜欢吃粽子,白米豇豆粽蘸白糖或者红糖,挺爽口的;酱油肉粽油而不腻。每逢端午来临,妈妈总会买些上好的糯米和豇豆浸在水里,把早已晒干的箬叶也用热水浸泡。一天之后,这些糯米就膨胀得白白胖胖的了,箬叶也变得光鲜了许多。妈妈要开始包粽子了,我这个笨手笨脚的女儿当然帮不上什么忙。这时,外婆总会第一时间赶到我家,和妈妈一起包起粽子来。

外婆是包粽子的能手。只见她把两片箬叶围成漏斗形,舀上一匙米,拌上几颗红红的豇豆,放进箬叶里,用筷子把米捣实,再将这个“漏斗”包合,折出一个漂亮的三角形,然后用牙齿咬住细绳的一端,一手绕着绳子,一会儿,一个粽子就做成了。外婆还能把两个尖角粽、三个尖角粽缠绕在一起,做成“成双成对”“桃园三结义”等,惹得我在一边拿着粽子爱不释手。特别有意思的是外婆包的竹筒粽,大大的箬叶像乌篷船盖一般叠起来,中间放上许多糯米,两头折叠起来,成竹筒的形状,然后用粽绳五花大绑地缠起来,哈哈,鼓鼓的,好结实的家伙。

一个个粽子成形了,自然该轮到我们小孩子忙碌了——生火,烧水,把这些粽子放进锅里煮。几小时后,粽子的香味就飘散开来了。我会挑选外婆包的粽子品尝一番,因为妈妈裹的粽子瘪瘪的,不好看……

又到粽子飘香时,外婆却病倒了。妈妈没心情包粽子,外婆自然也不会帮妈妈包粽子了。虽然各家超市里有各种馅的粽子出售,我们也购买了好多口味的粽子,但任何一种粽子都比不上外婆包的粽子美味。

这飘散开的粽香,外婆,您也一定闻到了吧。您包的粽子的味道,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端午杨梅挂篮头。又近端午,满山的杨梅树吮吸了春的甘露后长得更旺了,无数水润润的小红果密密匝匝地挤在叶丛中,释放着自己最亮的光泽。

杨梅红了,山村热闹了,我们也跟随人群行进在上山的路途中。车子穿过姚州大桥,一则醒目的广告——“西山杨梅的故乡——马渚,欢迎四海嘉宾”吸引了我的眼球,画面上晶莹剔透的杨梅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水灵。车子在宽阔的马路上飞驰,刚到达沿山村村口,排列有序的宣传牌立在道路两旁。宣传语“沿山人民欢迎您!”“西山杨梅召唤您!”,读起来质朴、亲切,表达出了马渚人民诚邀四海宾朋的热情。大樟树下,梅农将刚采摘的诱人的篮装白杨梅沿路一字排开,任由客人品尝。

我们一行到达沿山农庄,惊奇地发现偌大的广场上竟停满了各种大车小车。农庄里的服务员正忙着准备中午的农家菜呢。一打听,才知道附近好几家农家菜馆都被预订一空了。我们拿了几张杨梅采摘券上山,随着“观光区1号,2号,3号……”的指引,选了一处,将手中的券交给一旁的梅农,便开始采摘。我将乒乓球般大的白杨梅轻轻地放进嘴里,满口是甜甜的汁水,还夹着鲜洁,顿觉神清气爽。旁边的老婆婆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和我们唠起家常。现在杨梅丰收,很多像她这样的老婆婆都能轻轻松松坐在树底下收钱。从她口中我还知道了杨梅树除了靠天然水滋润外,在气候比较干燥的时候,还需要提供自来水为它们解渴呢!我在一棵大树旁果真发现了一个喷头。

望着满脸笑意的老婆婆,听着她絮絮叨叨的话语,我的思绪飘到了二十几年前。那时,杨梅快熟了,我就被妈妈送到阿姨家住。阿姨家在山里,天气热了,住在山上少长痱子。杨梅熟了,天还没亮,阿姨一家就起床去摘杨梅了。到了6点左右,他们挑着好几篮杨梅下山来。表弟偷偷地从篮中挑了几颗乌黑的杨梅,刚想吃第二颗,阿姨就瞪着眼冲他吼:“不许吃,这些杨梅是用来换钱的!”表弟慌忙将手中剩余的几颗杨梅放回篮中。阿姨他们顾不上休息,喝上几口水,就肩挑这些杨梅去集市上。他们得步行十几里路去卖杨梅,临近中午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篮里还有好些红红的杨梅,阿姨将这些杨梅分给我们几个孩子,叹着气说:“哎,这杨梅真难卖呀!”下午,阿姨又去杨梅树下捡掉落的杨梅,挑些好的,洗干净了自己吃,其余的卖给做杨梅干的人。有时,我也会提着篮子和表弟一起到树下捡杨梅,将那些完全破相的杨梅拿到收购处,虽然一斤只能卖5分钱,但我们还是能乐上好久。以后的几年里,杨梅熟的时候,我也常常到阿姨家小住。阿姨还是得起早贪黑地摘杨梅,卖杨梅,只不过去集市有了自行车,继而又有了摩托车……哎,好多年没去阿姨家了。

“这杨梅味道不错,多吃点!”老婆婆的话把我从回忆中唤醒。我乐滋滋地品着杨梅,越来越多的往杨梅观光区来的游客的嬉戏声、赞叹声飘荡在杨梅林中。如今一到五月份,各地就开始筹备以杨梅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文艺演出、书画展、摄影展等。一到杨梅成熟,各种活动热闹地开展,各个旅游公司也推出了“品杨梅,尝农家菜”等一日游活动。这不,沿山农庄在杨梅节期间每天接待的游客就有好几千人。梅农不必辛苦地去集市吆喝着出售杨梅,只要将杨梅送到杨梅收购站,过磅称量,就可记账收钱。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再将这些杨梅装入杨梅篮中或者是为杨梅设计的包装盒里。返程中,游客总会带上一些送给亲戚朋友。这些新鲜的杨梅还制成了杨梅酒远销全国各地呢。

杨梅、旅游、餐饮等就这样和谐地融在一起,村民因杨梅扩大了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

杨梅红了人欢颜,杨梅的文章也是越做越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