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县市区域报应对新闻竞争的策略

浅谈县市区域报应对新闻竞争的策略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应对新闻竞争,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成为县市区域报面临的重大课题。2006年8月10日,慈溪市周巷镇湖塘新村党支书马家富同志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于是,《慈溪日报》率先推出了马家富同志先进事迹系列典型报道。近年来,《慈溪日报》除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和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报道外,积极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工作。
浅谈县市区域报应对新闻竞争的策略_转型中的传媒——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的实践与思考( 一)

◎陈建坤[1]

县市区域报要把握正确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重大主题报道要打好主动仗。重点是要体现报道的高度,要做到深刻精到、角度独特、鲜活生动等。要强化思想性和穿透力,使正面报道不仅成为信息源,而且成为思想源。

目前,新闻竞争可以说已进入“白热化”的程度,大中城市新闻竞争已进入平台期,许多都市类报纸甚至省市党报眼睛向下,向县市进军。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处在媒体结构最基层的县市区域报,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何应对新闻竞争,在夹缝中生存、发展和壮大,成为县市区域报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只有积极参与竞争,立足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大做强重大主题报道,提升权威性

县市区域报要改变自身的竞争地位,根本之道还是要做大做强本地的重大主题报道,努力提升权威性和影响力。所以,县市区域报要把握正确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重大主题报道要打好主动仗。重点是要体现报道的高度,要做到深刻精到、角度独特、鲜活生动等。要强化思想性和穿透力,使正面报道不仅成为信息源,而且成为思想源。同时,重大主题报道要用百姓的视角来阐述,这样宣传的效果会更好。

世界第一长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动工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动工建设,是慈溪市的大事情,因为它的南桥墩就在慈溪。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慈溪将由过去长三角地区的交通“末梢”一跃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节点,可接受大上海的经济辐射,融入沪、杭、甬2小时交通圈,这将对慈溪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慈溪日报》进行了提前谋划。在大桥奠基之日,《慈溪日报》出了共40个版面的大桥特刊,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设计理念、基本结构、100多亿元建设资金来源、前期准备工作、建成后对慈溪的影响,以及世界上的长桥、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索桥、世界上最长跨度的斜拉桥、桥梁的种类等进行全方位的介绍,并做到图文并茂,读者既可全面了解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基本情况、大桥建成后对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又可以了解世界上各类大桥的基本情况。

2008年5月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慈溪日报》又出了56个版面的大桥特刊,介绍了大桥建设的大事记、大桥建设者,解读了大桥的特色、十大核心技术、创造的六项世界第一、大桥行车指南、大桥旅游、大桥管理等。由于《慈溪日报》既有大桥的全面报道,又结合慈溪本地实际,这是中央、省市媒体所缺少的,所以报纸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广受读者好评,当天的报纸十分抢手。

做透做精深度报道,彰显影响力

受众很容易从媒体上获取新闻信息,但对一些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也需要了解。深度报道不仅向受众提供了一般化的新闻信息,而且由此及彼,把个案的问题推而广之,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向广大受众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它既要探讨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又要揭示事实的意义、影响,预测其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帮助受众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评判、选择、分析,满足受众对信息深度的需求。

做深度报道要针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探讨和解释,挖掘新闻背景,剖析事理,说透问题。这样,深度报道才有一定的深刻性,才有更强的吸引力。同时,要形成舆论强势,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集中的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事件各方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冲击波

2006年8月10日,慈溪市周巷镇湖塘新村党支书马家富同志因患白血病不幸去世。马家富同志去世后,该村村民悲痛万分,许多与马家富非亲非友的村民主动帮助料理后事,晚上又争着守灵。一名普通村干部的去世为什么会如此牵动众多村民的心?他靠什么赢得群众的爱戴?

高度的职业敏感性和强烈的责任心使我们意识到其中的重大意义。于是,报社领导带领记者赴周巷镇采访,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村民和马家富同志的同事、亲朋好友,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马家富同志是位企业能人,他舍小家为大家,在23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建设成为省级文明村和小康建设示范村,然而他却因积劳成疾倒在工作岗位上,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新创业精神,以人为本、心系百姓的情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于是,《慈溪日报》率先推出了马家富同志先进事迹系列典型报道。马家富同志的先进事迹见报后,引起了宁波市委、浙江省委和中宣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中央、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宣部和浙江省委主要领导先后作了批示,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十几家中央媒体和浙江省各大媒体纷纷进行报道,马家富同志成为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典型。

精心做好民生新闻,增强亲和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这样的社会现实背景下,目前“民生”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民生新闻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壮大。民生新闻以其本土化、贴近性、低视角、平民化的特点,很快抓住了受众。

近年来,《慈溪日报》除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和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报道外,积极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工作。如2008年国家出台了“限塑令”,从当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为此,《慈溪日报》从当年4月下旬起,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策划组织了《限塑令近了,我们准备好了吗?》的连续报道。其间,许多市民和单位参与了这一话题:有的谈限塑的高招,有的送来编织篮。最后,在几家企业和一所学校的支持下,报社印制了5 000只环保袋,免费发给市民,受到市民的好评。

为了增加民生新闻,2010年8月,《慈溪日报》借改版扩版之机,增加了民生新闻的版面,由改版前的每周5个版面,扩大到现在的10个版面,具体包括综合新闻、情感、拍案、社区、财经、网事、镜像等专版。由于加强了民生新闻,近年来,《慈溪日报》越来越受市民欢迎,报纸入户率逐年提高。

【注释】

[1]作者简介:陈建坤,1987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1991年进入慈溪日报社从事采编工作,现任慈溪日报社经营中心副主任。新闻论文散见于《中国地市报人》、《新闻理论与实践》、《中国县市研究》等书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