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镇化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

城镇化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

时间:2022-03-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对城镇化网络舆情的特征不能正确、充分地认识,将无助于化解舆情,更加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此之前,网络舆情主要生发于网络之上,扩散在网络之间,最后消弭于网络。比如说有关拆迁导致的网络舆情,城市管理过程中引发的网络舆情,社会道德滑坡引发的网络舆情等,都在反复出现。
城镇化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_适应城镇化发展的网络舆情管理创新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城镇化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的一种特殊类型,既有一般网络舆情的普遍特点,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种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城镇化网络舆情成为当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舆情状态。如果对城镇化网络舆情的特征不能正确、充分地认识,将无助于化解舆情,更加不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一、线上线下的交互性

近年来,全国频繁发生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上访、集会、请愿、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性事件,数量多、人数多、规模大,因此而导致的网络舆情也呈现膨胀趋势。在此之前,网络舆情主要生发于网络之上,扩散在网络之间,最后消弭于网络。比较典型的事件如2009年的“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事件,该事件源于一篇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出现在魔兽世界贴吧,虽然没有具体内容,短短几天内却吸引了超过1000万次的点击,回复也突破30万条,成为中文网络的一大奇迹,令人匪夷所思、目瞪口呆。这个事件虽然引起了大量的网络恶搞,但是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网络上,对现实缺乏足够的影响。但是,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舆情开始和现实社会的群体性事件相结合,形成了群体性事件引发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助推群体性事件的线上线下交互,比较典型的是陕西“表哥”事件。

二、涉及的部门行业多,主体成分多元化

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网络舆情参与的人员复杂,有各种职业、不同社会身份的人参加。由于城市人口众多,网络普及度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参与到网络舆情中来。粗略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以城市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网络舆情,这一类网络舆情主要以邻避类冲突、教育类冲突等为主,由于政府的一些规划或者建设行为影响了城市中产阶级的利益,引发城市中产阶级到网络上发帖,引发围观,形成舆情。比如说,2011年上海金山居民抵制PX事件,就是起源于上海要在金山建设2000万吨/年炼油、100万吨/年乙烯及其下游配套加工装置、公用和储运配套工程,引发了市民不满,进而产生了网络舆情。二是以弱势群体为主体的网络舆情,舆情主体主要是一些进城务工的农民、城市下岗工人、房屋被拆迁居民等,这类网络舆情内含的强弱对比,更加容易引起全民共鸣。比如说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重庆九龙坡区法院要求“最牛钉子户”拆除房屋,户主明确表示拒绝,他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向外界展示“保卫自己的财产”的决心,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关注,网络上呈现支持“最牛钉子户”、反对拆迁的一边倒的舆论,给当地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三、表现方式激烈,内部矛盾逐渐对抗化

一般的网络舆情大多采取较为平和的表现方式,从本质上看是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比如说2008年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开会时的照片被网友上传至各大论坛,网友从照片中发现周久耕抽的烟是每条售价1500元至1800元的天价烟,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促使纪委启动调查,最终周久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是,在城镇化网络舆情中,具有暴力性、破坏性的群体性事件逐渐增长,出现激化现象,对抗程度加剧,主要体现为移动互联网私下组织,网上和网下共同把问题闹大的趋势。实际上,这就是传统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借助网络舆情的扩展和发展。2012年发生在启东市的王子纸业事件就是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当地市民首先通过网络引起了全国范围的关注,接着通过网络实现了对市民的动员和整合,最后形成了占领市政府大楼的恶性事件。民众在此过程中“暴力性”加剧,使得该事件从事发伊始即出现失控,所以,从这点上看,以微博为主流应用的互联网媒体应该意识到传播偏向带来的舆论压力。

四、反复性

矛盾的复杂性决定了矛盾的反复性。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各类矛盾频发,从而使得各类网络舆情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以相似的形式反复出现。比如说有关拆迁导致的网络舆情,城市管理过程中引发的网络舆情,社会道德滑坡引发的网络舆情等,都在反复出现。当群众通过网络舆情施加压力来达到某种目的时,事实上确实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与落实,但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部分群众“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理,从而造成群众长期缠诉闹事,处置难度加大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