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

培育生态文明理念和意识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空前危机,与全社会生态意识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当前应尽快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加强引导,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生态意识,是指人们在把握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应持的一种健康、合理的态度,应有的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其要义在于,尊重物类的存在,维护生命的权利,顺应自然运行的规律,谋求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保证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动态平衡。以往在对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们历来把自然作为人认识、作用、改造甚至征服的对象,是为我所用的客体。其结果导致人类始终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人类中心主义不断强化,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冲突和紧张。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空前危机,与全社会生态意识的缺失有着直接关系。要彻底转变观念,就要把人对自然征服关系转变为人对自然的伙伴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人在自然的物种进化链条中处在最高端的生态位,但是,人仍然只能是自然的合作者,而不能成为自然的唯一占有者。更不能把人看成是整个自然的主宰。

【《幼学琼林》明·程允升】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惟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译文】人寿命的长短自有定数,人的富贵全取决于天意。只有君子才能安贫乐道,通达的人才能了解命运顺其自然。

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共同进化,人人自由发展,是我们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的根本目标。实现“人类与自然协同发展,共同进化”是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物质前提。自觉地、理性地规划人与自然的协同发展,能够帮助人类以更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方式来管理人类社会自身、自然界特别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共同推动地球的繁荣和演化。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在探讨当前人与自然之间产生冲突的原凶时,问题的症结不在于人类是否应该控制自然,而是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是否自觉、合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决定成败。目前相当多的人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若不破除种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代之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并见诸行动,生态文明建设就很难迈出大的步伐。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有了文明的社会生态意识,才会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当前应尽快建立生态意识教育和宣传两大体系,加强引导,全面提高公众生态意识,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