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博法并非郑成功部属发明

博法并非郑成功部属发明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厦门关于博状元饼起源的流行说法不一定符合历史实际。流行的说法为,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可惜的是,所谓郑成功部属发明博状元饼的故事只是美丽的传说而已。就我所知,博状元饼游戏应该是从明清时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的玩“状元筹”或“状元签”的科第习俗演化而来。状元筹的玩法有谱可循,其游戏规则与厦门中秋博状元饼的规则基本相同。

现在厦门关于博状元饼起源的流行说法不一定符合历史实际。流行的说法为,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其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愈发思亲怀乡。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厦门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每会月饼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一个,“对堂(榜眼、探花)”二个,“三红(会魁)”四个,“四进(进士)”八个,“二举(举人)”16个,“一秀(秀才)”32个。全会有大小63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帝王之数,八九七十二是千岁之数,而郑成功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可惜的是,所谓郑成功部属发明博状元饼的故事只是美丽的传说而已。不知这一传说的最初根据何在?就我所知,博状元饼游戏应该是从明清时期全国多数地区都有的玩“状元筹”或“状元签”的科第习俗演化而来。

“状元筹”又称“状元签”,是明清时期主要流行于士人阶层的博弈用品,通常用骨质或象牙为材料,全副状元筹由63支长短大小不一的筹条(或称签条)组成。每支筹条上刻有从状元到秀才的不同科名和注数(注数类似于我们今天打牌时的分数或点数),以科名高低定注数。状元一支为32注,榜眼一支为16注,探花一支为16注,会魁四支各为八注,进士八支各为四注,举人16支各为两注,秀才32支各为一注,总计63支192注。这是最常见的筹数,我曾在北京琉璃厂见过两副非常精美的完整的象牙质状元筹,并购得数支零散的会魁、进士、举人筹条。还有个别较少见的状元筹,全副有67支,除了上列筹条外另有传胪、会元、解元各一支,状元为64注,总注数为384注[2]

状元筹的玩法有谱可循,其游戏规则与厦门中秋博状元饼的规则基本相同。例如,我在北京购得的一块清代象牙质状元筹谱上刻着:“状元:四红合巧得、五子一色夺、全色全收”,“会魁红三对,进士黑分相,举人二红,秀才一红”,等等。八年前我在厦门市文物商店也见到过一块与此基本相同的状元筹谱。因为此游戏靠掷六个骰子来博弈并以红四点为胜,所以又称“掷状元筹”、“掷状元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