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

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教育目的为培养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以及卫生教育行政人员等。该两校卫生教育科均因经费困难先后停办。除在国内培养健康教育人才外,许多学者被派赴国外研读或进修公共卫生学及健康教育学,回国后从事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先驱者。1937年,戴天右被选送美国进修,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继而在麻省理工学院研读健康教育学,后赴英、法等国考察。

我国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1年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设卫生教育科,由卫生署与中央大学共同举办。这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培养健康教育高级专业人才的机构。其教育目的为培养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以及卫生教育行政人员等。先后由朱章赓、徐苏恩任科主任。该科学制4年,首届学员5人于1935年毕业,授予教育学士学位,前后共招生3次,毕业10人。在1933年公布的该科教学课目中,其必修课有:健康教育理论、健康教育调查、健康教育实习、健康教育研究、卫生宣传、公共卫生等27门;选修课有健康学、学校卫生、乡村卫生等16门。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卫生教育科课目表(1933年6月制定),见表2-1、2-2、2-3、2-4。

1934年5月,江苏医政学院在省会镇江筹办,由留德医学博士胡定安任教育长,同年10月开学。该院初办时即设有卫生教育科,由邵象伊任科主任,招收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入学,学制1年。所学课程有:健康教育、卫生宣传、学校卫生、个人卫生、公共卫生、教育心理、生命统计、医药常识等20门。首届学员有高梅芳、赵兴让、孟浦、周冠群等59人,于1935年7月毕业后,除个别留校外,绝大多数派到江苏各县、市担任卫生教育指导员,从事基层卫生教育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底江苏医政学院内迁湖南沅陵,1938年8月与南通医学院医科合并,改组为国立江苏医学院。该院后迁重庆北碚,于1940年4月重新开设卫生教育专修科,学制3年,第三年在中央卫生实验院实习。毕业生有覃正宜等12人。该专修科连续办了两期。该院首次招生是为国立边疆学校代办的卫生教育专修科,共有学员10人,于1942年6月毕业。1942年9月第二次招生,于1945年7月毕业。据1946年教育部会议资料记载:国立中央大学及国立江苏医学院以往曾开办卫生教育科6班,共有毕业生91人。该两校卫生教育科均因经费困难先后停办。

除在国内培养健康教育人才外,许多学者被派赴国外研读或进修公共卫生学及健康教育学,回国后从事健康教育工作,成为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先驱者。

表2-1 第一学年必修课38个学分

注:解剖学每周2小时实习

表2-2 第二学年必修课29个学分,选修课15个学分

注:生理学、微生物学均每周3小时实习

表2-3 第三学年必修课28个学分,选修课18个学分

注:①凡未注明每周课时的,均为原资料未标明;②本资料根据《中华医学杂志》20卷1、2期,以及中央大学部分档案资料,由陈永生整理

1930年4月,陈志潜赴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留学,同时又在麻省理工学院瑞纳教授(C.E.Turner)的指导下,进修健康教育学,于1931年获公共卫生硕士学位。之后,他又到德国德雷斯顿市健康教育中心进修健康教育技术及方法学。

1932年,朱章赓被派往美国耶鲁大学进修公共卫生,1933年赴欧洲及苏联考察公共卫生。1934年获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博士学位。

1932年,周尚赴日本考察卫生教育1年,1934年-1937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进修,获健康教育硕士学位。

1932年,邵象伊去日本进修公共卫生学,1937年-1939年去德国柏林大学留学,获公共卫生博士学位。

1933年,徐苏恩获洛氏基金会资助赴美国留学。1935年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他还在麻省理工学院进修健康教育学,得到瑞纳教授的直接指导。

1937年,戴天右被选送美国进修,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继而在麻省理工学院研读健康教育学,后赴英、法等国考察。

1946年,贾伟廉获洛氏基金会资助,赴美国进修健康教育学,学成回国。

以上这几位学人均是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们在当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健康教育先进理论和技术,为开创和推动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