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善于发现她的可爱之处

善于发现她的可爱之处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久而久之,小宋的“学张之”成了北京三十七中文艺晚会的一项“保留节目”,每次短短几分钟的节目,都是满堂喝彩。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积极的选择爱好倾向上所产生的情绪紧张状态。而爱好这一活动倾向又必须以兴趣这一认识倾向为前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疑紧连着情感而发展着思维。因为语文学习中常常以语文阅读为主,通过阅读而间接地认识世界。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学习、工作能够持久的爱好倾向。

三、善于发现她的可爱之处

张之是我国第一代著名的体育实况转播员。14岁的中学生宋世友雄迷上了张之的实况解说,凡有张之解说的实况,小宋总要守在收音机旁,竭尽全力记录张之广播所用的词汇,模仿张之的声调、语气……久而久之,小宋的“学张之”成了北京三十七中文艺晚会的一项“保留节目”,每次短短几分钟的节目,都是满堂喝彩。

一天小宋索性鼓起勇气去拜见张之。张之被他伶俐的口才、诚挚的感情感动,收他为徒。小宋终于成了新中国第二代体育实况转播员。我们现在想一想,倘若宋世雄当初对张之的实况解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者即使听了但也未发生浓厚的兴趣,不进入着迷的状态,宋世雄能成为中国第二代体育实况转播员吗?绝对不能!宋世雄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对张之的实况转播发生了兴趣,难怪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深有感慨地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那么,什么是兴趣呢?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积极的选择爱好倾向上所产生的情绪紧张状态。可见兴趣首先是一种爱好倾向,而且是积极的、选择的爱好倾向,但兴趣绝不等于爱好。如有人对排球运动有兴趣,但并不一定参加排球运动。但若有了爱好,就肯定有兴趣。因此,兴趣是一种意识倾向,爱好是一种活动倾向;但兴趣也可能是一种活动倾向,倘若如此,兴趣就转化为爱好。而爱好这一活动倾向又必须以兴趣这一认识倾向为前提。如果没有对篮球的兴趣,他就不能成为篮球场上的骁将。其次,兴趣可促使爱好的产生。在爱好中也可以促使兴趣的增强。再则,它是一种情绪紧张状态,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可以说是动机产生的需要和刺激的内在因素。所以西方心理学著作中关于内驱力的解释就包括兴趣。如布鲁纳就认为:“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就是内驱力。”宋世雄学张之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宋世雄对体育转播的兴趣是在一定的动机目标的支配下产生和发展的。正是动机和目标的支使才促使他去模仿张之的实况解说,如图3-1所示。

图 3-1

学生学习语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更客观地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例如,当老师讲解到《黔之驴》的慭慭然、莫相知时,学生的第一个需要是识记“慭”字,如果老师根据六书,采用拆字法告诉学生“狗来了,当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盎然。疑难解决了,需要得到了满足,就有一种愉悦感、满足感、激奋感。这些情感也就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家所说的:“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可见,兴趣与情感和思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无疑紧连着情感而发展着思维。因为语文学习中常常以语文阅读为主,通过阅读而间接地认识世界。关于对认识兴趣中具有中心意义的读书倾向变化的研究表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读书兴趣有其各自的特点,其发展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4~6岁),绘画期;

第二阶段(6~8岁),传说期;

第三阶段(8~10岁),童话期;

第四阶段(10~15岁),故事期;

第五阶段(15~17岁),文学期;

第六阶段(17岁以后),思想期。

可见中学生正处在四~六阶段,尤其是四、五两个阶段。故事期是因为儿童想从现实生活的具体描绘中获得社会的间接经验。文学期是挖掘社会内在东西的自我追求时期。中学生大多数处于这两个时期内。而语文的阅读材料是以故事、文学课文为主,很大一部分是中外名家名篇,立意高远,构思巧妙,景色绚丽,语言精湛,或富有诗情画意,或有动人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有动人的力度,足以使学生的兴趣从初级水平逐步发展到高级水平。而且,这些教学材料所渗透的情感因素和思维轨迹,也足以从不断的兴趣发展中牵动情感、拓展思维,进而认识世界。因此,教者的教、学生的学都要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

那么,中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有哪些特点呢?

(一)兴趣的广阔性

兴趣的广阔性是指兴趣范围的大小、广阔的程度。广阔的兴趣,有益于身心和事业的发展。

马克思曾给他的女儿写过这样的一句格言:“人类的一切东西对我都不是陌生的。”难怪有人赞扬马克思知识渊博、兴趣广泛时曾说:他的头脑像一艘整装待发停泊在港口军舰,随时会驶向任何知识的海洋。一个作家最起码的条件,他必须有广泛的兴趣,否则他就不可能获得种种知识。任何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叹服曹雪芹知识的渊博:写大观园建筑时,他不亚于一个建筑大师;写园内花草树木时,他几乎不比任何一个植物学家逊色;小说中的许多药方,仿佛使人以为华佗再世;写人物内心活动时,又俨如一个心理学家。因而平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对任何知识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这样对你智力的开发、学习成绩的提高都有好处。

(二)兴趣的倾向性

兴趣的倾向性,即指兴趣是为什么内容发生的,它是形成其他兴趣品质的前提。西班牙乡村有一个绅士,一年到头沉浸在骑士小说里,从黄昏到黎明,从黎明到黄昏,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最后,熬干了脑汁,也失去了理性。他满脑子尽是书上读到的什么魔术呀、比试呀、打仗呀、挑战呀、创作呀、调情呀、恋爱呀、痛苦呀等等荒诞不稽的事。他入迷甚深,以为他读的那些故事都是千真万确的,便自己打扮成游侠骑士,到各地去猎奇冒险,闹了许多笑话,吃了不少苦头,最后狼狈回家。这就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不朽名著《唐·吉诃德》中主人公的故事。由此可见,根据兴趣的内容和它的社会价值可以区别高尚的兴趣和庸俗的兴趣。那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纸醉金迷的生活兴趣,就是有害于社会、有害于自己的低级庸俗的兴趣。我们正处于长身体、增知识的黄金时代,因此要自觉地和低级庸俗的兴趣作斗争,要培养自己为人类事业献身、默默奉献、努力学习和工作这些高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才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培养。

(三)兴趣的稳定性

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学习、工作能够持久的爱好倾向。具体说来,兴趣一经形成,不朝三暮四,不见异思迁。只有具备了兴趣的稳定性,才可能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才可能做出超人的贡献。

爱迪生为了寻找理想的灯丝,做了一千多次试验;庖丁为了得心应手地解牛,三年所见的全是牛;司马迁为了写“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的《史记》,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他们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兴趣的稳定,当然没有顽强的毅力和为人类献身的精神,这个兴趣维持的时间也是不可能长久的。因此,我们的学习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动机,这样即使是苦也会感到甜,即使累也会感到快乐。

(四)兴趣的效能性

兴趣的效能性是指个人的兴趣对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大小。如有人常常为一些名作家神思泉涌、独具匠心、灵活洒脱、富有情趣哲理、表现力很强的文章所倾倒,心往而神驰,但并没有像富兰克林那样付出行动,只是“心向往之”,因而不能形成积极的实际活动的效力,所以这种兴趣是一种消极的兴趣。只有积极的兴趣才是有效的,它表现为一旦对某事物的把握和认识有了兴趣,就能付出持久有效的劳动。著名数学陈景润锲而不舍地向“哥德马赫猜想”进攻,就是他不仅把老师说过的“哥德马赫猜想是数学皇冠上的一颗明珠”这句话印在脑子里,并且发生了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数学研究中对这一兴趣付出了持久而有效的劳动,因而取得了举世夺目的成绩。同样,我们要想学业有进步,绝不能做语言及幻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而应该做行动的巨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