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君已思归梦巴峡

君已思归梦巴峡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作兴起笔者深入阅读苏轼黄州三年诗词中对于蜀地的思乡情怀。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
君已思归梦巴峡_苏轼黄州时期诗词中对于蜀地的思乡情怀_地方文化研究辑刊(第十辑)

林宜陵

内容提要:本文以苏轼黄州时期诗词中所表达的思蜀与思归情怀为探讨对象,苏轼元丰五年回忆起儿时在蜀地所听闻的歌曲《洞仙歌》,藉由“苏轼对后蜀花蕊夫人”的回忆,探讨黄州时期苏轼诗文中显现的对蜀国的怀念,进一步了解苏轼被贬谪黄州不得签书公事时,所兴起的思蜀情怀主题;探讨蜀学的独树一格,在黄州时苏轼对于蜀地起了怎样的想念,怎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可以创作《洞仙歌》这样千古传诵的词作,期望提供创作者创作的脉络与方法。

关键词:苏轼;黄州时期;诗词;蜀地;思乡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正月出京,二月到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特别要求本州安置,且不得签书公事。在黄州三年期间,苏轼时时听闻因乌台诗案被贬的友人不幸的遭遇,加上自身生活的困苦,因而时常怀念小时候在蜀地的简单生活与单纯情感。

《洞仙歌》序言:“仆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起首二句写出自己忆起七岁时在眉州的所见所闻,正因为黄州时期不得签书公文,苏轼更有时间思考,在自我创作之中,时时忆起儿时在蜀地的光景。所以眉州老尼的歌声是如家中慈祥长者唱的抚慰人心的歌谣。词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

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87]

回忆起歌中的花蕊夫人形象,和宋人眼中亡国悲情的皇后无关,全是美丽与柔情的皇后。

由此作兴起笔者深入阅读苏轼黄州三年诗词中对于蜀地的思乡情怀。于此分别依时间先后来探讨。

一、元丰三年——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

元丰三年,在前往黄州的路上,苏轼在写给亲人的诗《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中就说了对故乡的想念:

白酒无声滑泻油,醉行堤上散吾愁。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 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88]

文逸民,子由女婿,此诗写到“巴峡”地名,也提及“楚囚南冠”典故,思归之情已见于诗语;“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道出了思蜀的情怀。文逸民可以回乡,自己却刚要赴黄州贬所开始贬谪生活;“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则诉说出自己在黄州的身份如同楚囚钟仪,虽羁留他地却始终不忘故乡的情景。

在蔡州道上中《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次子由韵其一》也说:

兰菊有生意,微阳回寸根。方忧集暮雪,复喜迎朝暾。忆我故居室,浮光动南轩。松竹半倾泻,未数葵与萱。三径瑶草合,一瓶井花温。至今行吟处,尚余履舄痕。一朝出从仕,永愧李仲元。晚岁益可羞,犯雪方南奔。山城买废圃,槁叶手自掀。长使齐安人,指说故侯园。[89]

在被贬谪黄州时,忆起蜀地故乡“故居室”“南轩”,庭园景色。想起陶渊明“三径就荒胡不归”,想起儿时逢年过节,到井边汲取井水的快乐,想当年儿时所走过的足痕应该还在,表现出对蜀地故乡的怀念。

在宿黄州禅智寺时,忆起少年时在故乡的村院中所见诗句,有《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90]身处黄州在禅智寺中的寂寞与感怀,使得苏轼回忆起儿时故乡情景,当时不能理解的荒凉与寂静,此时才深感理解。

思念故乡蜀地的情怀,黄州时期时时存在,之所以没有放弃政治抱负,在《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一诗中具体道出:

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别来未一年,落尽骄气浮。嗟我晚闻道,款启如孙休。至言难久服,放心不自收。悟彼善知识,妙药应所投。纳之忧患场,磨以百日愁。冥顽虽难化,镌发亦已周。平时种种心,次第去莫留。但余无所还,永与夫子游。此别何足道,大江东西州。畏蛇不下榻,睡足吾无求。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91]

全诗用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宽慰自己与子由,但求自我身心安顿,能永远成为子由心灵支柱,思乡不得归主要在于“便为齐安民,何必归故丘”,对于人民有着放不下的责任。在《安国寺寻春》中苏轼说出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92]

卧闻百舌呼春风,起寻花柳村村同。城南古寺修竹合,小房曲槛攲深红。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病眼不羞云母乱,鬓丝强理茶烟中。遥知二月王城外,玉仙洪福花如海。薄罗匀雾盖新妆,快马争风鸣杂佩。玉川先生真可怜,一生耽酒终无钱。病过春风九十日,独抱添丁看花发。

此诗“看花叹老忆年少,对酒思家愁老翁”,明白说明自己“忆年少”及“思家”的情感。引用了卢仝所作二诗典故[93],写出了自己的穷困景况。

苏轼在寓居定惠院之东时有《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之作,以海棠自比,兴起思蜀情怀[94]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写出名花在黄州的际遇,也是苏轼在黄州的感受。“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传说当时蜀地锦江河畔海棠盛开,却是哪位好事者移名花至此地,苏轼感叹如同自己在蜀地是名花,移至黄州却不得志。“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睹物思情,异地流落,怀念起蜀地的亲友的亲切。

在《王齐万秀才寓居武昌县刘郎洑正与伍洲相对,伍子胥奔吴所从渡江也》一诗中也引用许多蜀地的地名典故:

君家稻田冠西蜀,捣玉扬珠三万斛。塞江流柿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倾家取乐不论命,散尽黄金如转烛。惟余旧书一百车,方舟载入荆江曲。江上青山亦何有,伍洲遥望刘郎薮。明朝寒食当过君,请杀耕牛压私酒。与君饮酒细论文,酒酣访古江之濆。仲谋、公瑾不须吊,一酹波神英烈君。[95]

起首所写“君家稻田冠西蜀,捣玉扬珠三万斛”,指出王齐万原是西蜀的大地主,十分富有。“塞江流柿起书楼,碧瓦朱栏照山谷”,写晋武帝造船于蜀地江中漂流木片,蔽江而下,起书楼则是唐人造楼藏书万卷之处,苏轼此处以与蜀人王齐万交游想起蜀地,在异地遇到故乡人,特别思念蜀地。

在《临江仙》词中提到“巴峡路”与“洛城花”对比:

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面旋落英飞玉蕊,人间春日初斜。十年不见紫云车。龙丘新洞府,铅鼎养丹砂。[96]

“谁知巴峡路,却见洛城花”,对于出蜀到京城后,最终如同欧阳修词作中“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只能告别京城。

二、元丰四年——永夜思家在何处

元丰四年,苏轼在黄州第二年的生活越加困顿,在《东坡八首并叙》中说这时期的生活:

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余乏食,为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苏轼当时的生活是极为困顿匮乏的,友人马正卿将其安顿在东坡,让苏轼可以自给生活,在困顿之时,故乡蜀地友人王文甫并与苏轼分享收获,苏轼诗中称: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下隰种经秔稌,东原莳枣栗。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97]

在异地生活困顿之时,接受到来自故乡蜀地的友人满满的温情,让苏轼特别说到“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

元丰四年苏轼在给侄子的书信中《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感慨[98]

南来不觉岁峥嵘,夜拨寒灰听雨声。遮眼文书原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

嗟予潦倒无归日,令汝蹉跎已半生。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

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

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

落第汝为中酒味,吟诗我作忍饥声。便思绝粒真无策,苦说归田似不情。

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檠。

苏轼向侄子诉说心中的悲凄。对于元丰三年六月大水中乘舟经三峡离开家乡去考科举的侄子,落榜后,苏轼元丰四年十一月特别来黄州探望他,“落第汝为中酒味,吟诗我作忍饥声”,二位失意的人更兴起思家的无限情感。诗中写出了自己深刻的思家情绪,“嗟予潦倒无归日,令汝蹉跎已半生”,写出自己不得归乡的痛苦;“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写出自己的乡音不改,“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写出自己的思蜀情怀。“便思绝粒真无策,苦说归田似不情”二句,说出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困顿,进而说服侄子不如归乡,放弃仕途。

苏轼在《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人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第十首中就说:“我梦随汝去,东阡松柏青。却入西州门,永愧北山灵。”[99]梦中仍一心与安节归去蜀地。

在《哨遍》中,苏轼有“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这样和陶渊明类似的用语: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余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穉。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100]

“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兴起对家乡的思念,“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写出对家乡亲戚的亲切思念,“且乘流,遇坎还止”,在不顺遂的当下,应当归乡休息。

江城子》中也写到“东望忆陶潜”: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

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101]

在醉后想到的是陶潜,一心想要归去的仍是故乡。苏轼元丰五年有《寒食雨》之作,写出自己想归乡,却进退两难的处境:

三、元丰五年——推手从归去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102]

寒食节原是与家人团聚祭祖的日子,苏轼细数自己到黄州已经三年,春天的美好天气与岁月都留不住,今年的寒食又连着两个月的雨天,只能卧闻海棠花,一心想把同样流落黄州的海棠花带回蜀地,所以引用《庄子·大宗师》的典故,“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只有夜半午夜梦回,才能回到思念已久的故乡。第二首写出“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进退两难的思乡情绪,“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更是想放弃一切归乡的感慨用语。

在《蜜酒歌·序》中说:

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真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泚。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103]

苏轼身在异地穷困之际,西蜀故乡道士与陈季常皆相从于流落之时,杨世昌、陈季常也因此得以留名于后世,“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写出了在穷途潦倒之际,得到故乡友人帮助的开心。

此年有《水调歌头》词作中序言:“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104]

苏轼在黄州时,夜间忽然想起与欧阳修的对话,将韩愈的作品《听颖师弹琴》改作成诗歌。“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喻指自己的发言不为朝廷所容,所以不能发声。“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写出自己的忧心国事。最终只能“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想起不如归去蜀地故乡。

韩愈原诗: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皇。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105]

对于国事与朝廷的担忧,如冰炭置肠。

再由李贺《颖师琴歌》中所引,可知《颖师琴歌》所指为蜀地乐曲[106]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二句,可知此曲是用蜀国弦所做蜀国乐曲。苏轼在黄州想起故乡蜀地音乐,与韩愈忧心国事的心情起了共鸣。

四、元丰六年至汝洲前——万里家在岷峨

苏轼在元丰六年寄给苏辙的《初秋寄子由》诗中提及,纵使时间推移,但永远不忘初衷:

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亿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西风忽凄厉,落叶穿户牖。子起寻夹衣,感叹执我手。朱颜不可恃,此语君莫疑。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买田秋已议,筑堂春当成。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107]

“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写出当时在故乡所立定的志向,永不更改,想起二十六岁时,与子由一起寓居怀远驿,两人一起经历风雨时,尚能执手共同度过,而今“朱颜不可恃”二十多年后分隔两地,仍然“别离恐不免”,仍然“功名定难期”,希望有一天回乡在风雨夜中能够执手对床夜语。

在异地听到有人因昔富今贫而哭泣,给故乡友人杨耆的诗中,《西蜀杨耆,二十年前,见之甚贫,今见之亦贫。所异于昔者,苍颜华发耳。女无美恶,富者妍;士无贤不肖,贫者鄙。使其逢时遇合,岂减当世之士哉。顷宿扶风驿舍,闻泣者甚怨。问之,乃昔富而今贫者。乃作一诗,今以赠杨君》云:

孤村微雨送秋凉,逆旅愁人怨夜长。不寐相看惟枥马,悲歌互答有寒螀。 天寒滞穗犹横亩,岁晚空机任倚墙。劝尔一杯聊复睡,人间贫富海茫茫。[108]

对于西蜀杨耆的贫困表示哀悼,“劝尔一杯聊复睡,人间贫富海茫茫”,对于杨耆的辛苦感同身受。

在《浣溪沙》词作中也兴起不如归去的感叹: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109]

想回乡过魏晋名贤的生活,却仍苦于经济的困境。

元丰七年在《满庭芳》词作中一语道出“万里家在岷峨”: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110]

词中说明家乡在“岷江峨眉山”,离开黄州后仍然不得归乡,在黄州三年家中孩童语音中已经是“楚语吴歌”,岁月如梭,寄与江南父老,因为人的情感,他日或许会再拜访不是故乡的江南。

在离开黄州途中有《满庭芳》词作中想起自己十七岁时和刘仲达往来于蜀地眉山: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满庭芳云。

感慨自己在三十三年后,与蜀地故友相逢于泗水之上。

三十三年,漂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层楼翠壁,笑挽攕攕。莫上孤峰尽处,萦望眼、云海相搀。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111]

“万里烟浪云帆”离开蜀地漂流江海之上,三十三年后落得“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一身憔悴;“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三句说出了思念家乡蜀地,只有梦中得以回乡。

五、结 论

元丰三年被贬谪黄州之时,主要因为政治理念的无法如意,思念起在故乡蜀地的美好生活,给友人的诗歌中“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写出了共同的思乡情怀。元丰四年则因为在黄州生活的困顿,得到故乡友人的资助,加上晚辈的仕途不如意,让苏轼更怀念蜀地故乡。元丰五年进入黄州第三年,苏轼处在仕途进退两难之际,担心国事时,听到蜀地的音乐,更加思念故乡。元丰六年离开黄州时,仍然不得归乡,更有思乡之感。

本文藉由“苏轼黄州时期诗词中的思蜀情怀”,试图一步步前推,蜀党与蜀学的独树成风,是否源起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对蜀地的怀念与对蜀人的特有情感?一般文献所称“蜀学”是指苏轼、苏辙为代表的蜀地文学与思想,带领了宋代的文学与思想改革,这应当从宋仁宗欧阳修主考科举改革文风时,“蜀学”就已经开始发达;所特别称为“蜀党”则是指宋哲宗元祐年间与程颢、程颐领导的“洛党”一起反对王安石新法。“蜀学”在北宋造成的文学与思想影响巨大,北宋徽宗特别立碑颁令禁止。北宋遗臣宇文虚中[112]是四川人,就深受苏轼之学影响。四川大学古籍所编《巴蜀名贤》网页名人堂中的宇文虚中:“宋徽宗政和六(1116),自起居舍人除中书舍人,既兼修国史,又兼详定《九域志》,修《神宗宝训》。八年,以言官疑其学术渊源于苏氏,遂奉祠而去。宣和二年(1120),召入朝,寻以显谟阁待制出知陕州。四年,尝为荥阳赵睿作《鱼计亭赋》,深得苏轼、苏辙之笔势。未几,以秘阁校理迁太常博士,知登、随、通三州。后提点京东刑狱,摄师青社,时年五十九,遂奉祠就养,闲居二十五年病卒。事迹见周必大《跋鱼计亭赋》。”[113]文中也认为宇文虚中之学源于苏氏,深得苏轼、苏辙之笔势,还因此在徽宗朝时因禁苏学遭到质疑[114]

从苏轼在黄州时期诗词中,可见其对于故乡的思念及与故乡友人的交往,体现了苏轼对于蜀地人物、典故留存的贡献。在穷困的贬谪生活中,苏轼的诗词更显其独特风格。

(作者单位:台湾东吴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文学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