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常表现出哪些情绪和行为特点

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常表现出哪些情绪和行为特点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接近倾向相伴随的情绪则被称为积极情绪。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由于学业上面临的困难,容易陷入焦虑、沮丧、愤怒等不良情绪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障碍患儿,表现出的情绪方面的问题也有一定差别。有研究证明,高年级的学习障碍患儿会表现出更多的分离、冷漠和问题行为;而低年级的学习障碍患儿则表现出更多的谨慎、坚定,更易受规则约束。

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由于学业方面的低成就,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挫败和无助感,这会造成他们比正常儿童更多出现低自尊、社交障碍及心境恶劣等适应不良的倾向,这些倾向反过来又会影响学业成就。假如没有良好的家庭、学校等社会支持,他们会比正常儿童更容易表现出学习动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更多人格与社会方面的适应不良。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主体的愿望、需要等倾向为中介的一种心理现象。符合主体的需求和愿望,会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相反就会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特别的行为,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特定行为倾向。这种特定行为倾向分为两类:一类是逃避倾向,另一类是接近倾向。与逃避倾向行为相伴随的情绪被称为消极情绪。当这种情绪产生后,会限制一个人在当时情境条件下瞬间的思维和行为指令系统,即促使个体在当时的情境条件下产生逃跑、攻击、躲避等特定行为。与接近倾向相伴随的情绪则被称为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正好相反,它可以扩大一个人在特定情境条件下瞬间的思想和行为指令系统,即它能在当时特定的情境下促使人冲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出现更多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特别是能产生一些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思想和行为,并把这些思想和行为迁移到其他方面。例如,“兴趣”是一种明显带有积极特征的情绪,它能促使个体把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新的信息相整合,从而进行创造和开拓。

情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通过情绪对行为的调节,对行为效率的影响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方面,最终影响人的学习效率、人际关系、心身健康等。从情绪的个别差异方面来分析,一般情况是,平时情绪比较稳定,不容易过分冲动的人比容易冲动的人有较好的学习成绩。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由于学业上面临的困难,容易陷入焦虑、沮丧、愤怒等不良情绪中。再加上长期以来,学校与家庭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和工具价值,重视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使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陷入被动学习之中,体验不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从而产生习得性无助及各种适应不良的情绪。

面对这些情绪,一方面,处在儿童时期的学生还缺乏正确识别情绪的能力。他们不能清楚地判断自己为什么会有一些烦躁不安的反应,甚至会因为自己的一些反常行为感到沮丧与自责。另一方面,他们缺乏适当的情绪调节能力,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不良情绪,不能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这会导致他们容易产生羞耻感和退缩行为,愤怒情绪处理不当则会导致攻击行为及反社会行为。压抑不良情绪对儿童的身心成长都是不利的。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障碍患儿,表现出的情绪方面的问题也有一定差别。有研究证明,高年级的学习障碍患儿会表现出更多的分离、冷漠和问题行为;而低年级的学习障碍患儿则表现出更多的谨慎、坚定,更易受规则约束。由此看来,社会和情绪方面造成的适应不良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假如这些适应不良的行为没有在学生处于较低年级时被鉴别出来,并予以适当的干预,它们可能会在随后几年导致更有破坏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