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时间:2022-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第一次诊疗中应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增加患儿的恐惧心理,厌恶治疗,导致不合作行为的出现。但也有极少数儿童因害怕而说牙不痛,此时应向监护人详细询问病史。在诊疗操作中更应该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和手、足、身体的行为反应。

一、儿童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

(一)儿童心理特点

儿童心理因年龄差异变化较大,下面简述几个共性特点。

1.恐惧心理 到儿童口腔科就诊的患儿,大多有程度不同的恐惧感,尤以幼儿期和学龄前儿童多见。表现为神情不安、躁动、害怕、紧张、哭闹,不愿和医护人员交谈,不愿接受甚至拒绝诊疗。

2.依赖心理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对家人有明显的依赖感。依赖程度取决于家长对儿童信息和要求反应的速度和满足的程度。反应越快,满足越好,依赖性就越强。表现为认生,不愿和亲人分离,听从亲人的话。亲人在椅旁陪伴,可以协助完成诊疗,强行分离就难以进行诊疗。

3.焦虑心理 由于对口腔治疗的不了解,患儿常常出现焦虑心理,表现为烦躁、出汗、脸色苍白、心跳加快、情绪变化大、语言增多或减少,甚至尿频。

(二)儿童在口腔治疗中的行为表现特点

1.一时性 儿童的情绪与同一行为持续时间短。对不合作的儿童进行诊疗时不应焦急、烦躁。对合作的儿童,诊疗时间不要过长,避免患儿对治疗产生烦躁情绪而转为不合作。

2.爆发性 儿童行为的自控能力差,表现为爆发性。诊疗中出现疼痛时,就会突然出现晃头、手拉、脚蹬、哭闹等动作。此时如果医护人员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和充分准备,很有可能发生意外伤害。治疗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协助制动。对反应强烈的患儿,应暂时停止诊疗。

3.兴趣性 儿童的行为表现与其兴趣相关。耐心讲解,使其对治疗产生好奇、兴趣,积极配合治疗。在第一次诊疗中应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增加患儿的恐惧心理,厌恶治疗,导致不合作行为的出现。

4.真实性 儿童行为和心理表里如一,一般表现为真实性。但也有极少数儿童因害怕而说牙不痛,此时应向监护人详细询问病史。在诊疗操作中更应该密切注意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和手、足、身体的行为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