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教会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自己进行情绪调节

如何教会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自己进行情绪调节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需要家长或教师可以亲自示范目标行为及积极的情绪与认知模式。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这需要家长或教师可以亲自示范目标行为及积极的情绪与认知模式。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

情绪调节可以发展为一种能力,这就是“情绪智力”(EQ)。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迈尔认为,情绪智力包括一系列相关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准确地识别、评价与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调节与控制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适应性地利用情绪信息,以便有计划地、创造性地激励行为。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格罗斯的研究发现,情绪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因而对身心健康有益。从学生的学习方面来看,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消极的情绪则会影响学习效率。

培养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适当的情绪调整及认知行为模式,仅仅告诉他们“按我说的来做”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有目标行为可以效仿。家长或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自我指导过程的教授。首先,由家长或教师在某一情境下示范如何正确行动,并大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其次,由儿童模仿相同情境下的处理模式,同时也要说出这一思考过程;最后,便是儿童将这一思维过程内化,让他们学会用内部语言指导自己的行为。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教授下列“自我描述”的技巧:提出关于任务的问题(老师要我做什么),回答这个问题(我不能在班级里大声吵嚷),以自我指导方式解决问题(首先,我必须先举手,等待老师叫我),自我强化(我真的这样做到了)。

在认知方式的模仿中,家长或教师不仅要示范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策略运用,也要示范如何运用积极的归因方式应对挫折与失败。首先,教儿童客观地陈述面临的问题;其次,教学生将困难归因于无效的策略,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策略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教授如何使用积极想象,如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以降低焦虑沮丧的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