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传奇故事银针验毒

传奇故事银针验毒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嘉庆帝派新科进士李毓昌负责检查赈灾款的下落。李毓昌不辱使命,很快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决定上报朝廷。刑部立即展开侦查,他们认为李毓昌被毒杀的可能性非常大,于是就采用银针验毒的方法来检验他们的判断,结果银针果然呈现黑色。于是,刑部确定李毓昌被毒杀,这才使案情大白,凶犯王伸汉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由这个故事看来,银针验毒在中国古代的法医鉴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银针验毒是有历史可考的。

在古代的一些有关断案的传奇故事中,你一定听过银针验毒的故事。在长达千年的时光里,人们一直用这种方法来鉴定物品是否有毒,并在大量的实验中掌握了许多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

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常常会伴随着发生一些颜色的改变,人们会根据这种变化判断出反应物的状态。早在古代,人们就会根据银针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物品是否有毒,这一方法在民间流传甚广。

在古代的凶杀案件中,下毒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由于砒霜是一种强效毒药,因此是投毒犯罪的主要作案工具。历史上有关银针验毒的故事不胜枚举。清朝嘉庆年间,黄河决口,灾患不断,清王朝决定赈灾,但赈灾款却被贪污了。嘉庆帝派新科进士李毓昌负责检查赈灾款的下落。李毓昌不辱使命,很快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决定上报朝廷。巨贪王伸汉害怕李毓昌将他贪污一事上报,就用砒霜毒死了李毓昌。

在古时期银针不仅用于验毒,也经常用于针灸治病。

嘉庆帝对此案非常重视,亲自过问,并指示由军机大臣会同刑部审理。刑部立即展开侦查,他们认为李毓昌被毒杀的可能性非常大,于是就采用银针验毒的方法来检验他们的判断,结果银针果然呈现黑色。于是,刑部确定李毓昌被毒杀,这才使案情大白,凶犯王伸汉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由这个故事看来,银针验毒在中国古代的法医鉴定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银针验毒是有历史可考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其作者是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这本书里就有关于银针验尸的记载。这本书大约著于13世纪的中国南宋时代,由此可见我国在宋朝时就已采用银针验毒了。一直到19世纪中后期的清代,这种方法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那么,银针验毒是否有科学依据呢?让我们先从砒霜的成分说起。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剧毒砒霜,即三氧化二砷。砒霜的主要成分是砷,砷在天然状态下毒性并不强,但是它的化合物往往具有很强的毒性。正因为如此,砒霜一直被人们看做是一种杀人的武器。不过,砒霜最早是被用来治疗一些疾病的,历史上,早有将砷化合物用以治疗昏睡病、肺结核、皮肤病等顽疾的记载。

学海拾贝

正常状态下,砒霜是白色粉末,没有特殊气味,与面粉、淀粉相似。砒霜能溶于水、乙醇、酸类及碱类,加热时会散发出蒜臭味。不纯的砒霜往往带有红色或红黄色的块状结晶或颗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称红砷。

银针接触过砒霜,为什么会变黑呢?正常状态下,金属银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会与砒霜起反应。由于古代的生产技术落后,致使砒霜里都掺有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其所含的硫与银接触,就发生了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的硫化银。所以,古人就根据这种变化来鉴定物品是否有毒。以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方法未必科学。现代生产砒霜的技术比古代要进步得多,砒霜的提炼很纯净,不再掺有硫和硫化物,所以古代的银针验毒在现代显然是行不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