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陇南自然灾害的特点

陇南自然灾害的特点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是陇南自然灾害多发年份,通过本页的 “阅读材料”, 了解陇南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近年来地震、暴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陇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文县受灾严重,碧口镇进水发生内涝,损失特别严重。除海洋灾害及其他类型的少数灾害外,其余灾害在陇南八县一区大多有分布。在陇南,一些范围广、强度大的地震和暴雨洪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思考

2013年是陇南自然灾害多发年份,通过本页的 “阅读材料”, 了解陇南发生了哪些自然灾害?分别带来哪些危害?

一、陇南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山大沟深,复杂多样的地形;降水较多,分配不均的气候;河流众多,水量丰富,又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南北地震带上,地质构造复杂,使暴洪、干旱、冰雹、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陇南是全国四大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和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之一,也是我国西部地区暴洪灾害多发区域之一。

近年来地震、暴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陇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如2013年就先后发生了冬春连旱、低温霜冻、冰雹、洪涝、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30多亿元。

图1.8 2008年5·12地震时武都南北二山尘土飞扬

阅读材料

陇南2013年重大自然灾害回顾

自2012年冬季开始,陇南就雨雪稀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同期偏少40—100%,旱象露头,加之2013年2月下旬以来,气温回暖迅速,受旱程度日趋严重。据统计,截至3月28日,全市受旱面积243.47万亩,比2012年同期增加172.35万亩,农作物重旱面积达52.73万亩, 占农作物受旱面积的41.52%;严重缺水无法下种的农田面积达20.7万亩。全市有11.92万人、2.66万头大牲畜存在不同程度饮水困难。

图1.9两当农民给农作物浇水应对春旱

4月4日至6日,陇南市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 出现大幅降温、降雪的低温冻害天气,导致花椒、核桃、油菜等作物受灾严重,共造成武都、文县、礼县、徽县、宕昌、康县、西和等7县33个乡镇受灾,经济损失达2.89亿元。

图1.10康县4·25碾坝乡梁上村雹灾

4月25日,武都、康县遭受冰雹袭击,冬小麦、蒜苗、玉米等农作物受灾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7亿元。

4月27日,礼县城关、雷王、石桥等乡镇突降冰雹,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全县农田受灾总面积4.95万亩。

5月21日夜至22日凌晨,武都、康县、成县境内遭受强降水、冰雹袭击,个别地区出现暴雨,导致部分农田被淹,造成全市3县区13个乡镇9.3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06亿元。

5月22日傍晚17时20分至19时,武都部分乡镇再次出现强对流天气,16个乡镇降冰雹,13个乡镇基础设施、民房、农作物严重受损,8.6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94亿元。

图1.11洪水淹没康县阳坝镇老庄村

5月23日8时至24日8时,全市普降中到大雨,礼县、宕昌、西和、武都出现暴雨和大暴雨,局地出现冰雹,全市共计直接经济损失1.45亿元,康县因降雨致使山石滚落死亡1人。

6月18日夜间至21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出现暴雨、大暴雨,造成山体滑坡,公路损毁,堤岸垮塌,农作物被淹,部分民房倒塌,财产损失严重,共造成康县、文县、武都、成县、两当44个乡镇13.89万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5.25亿元,其中康县最严重,达到3.33亿元。

图1.12徽县麻沿河乡熊北村在暴洪中损失惨重

7月全市出现暴雨8次,其中大暴雨4次。7月8日到10日,康县、武都、文县、成县、徽县出现区域性暴雨,个别乡镇达到大暴雨,河水暴涨,公路、堤防系统受损, 引发多处滑坡及泥石流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98亿元,康县3人、武都1人被洪水冲走。7月21日至22日,礼县、西和、两当和徽县出现暴雨,1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6.98亿元。

图1.13 7·22地震礼县倒塌民房

7月22日在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6.6级地震,陇南市9县区震感强烈,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受损,同时又引发多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截至7月31日6时,此次地震共造成全市各县区182个乡镇2159个村的58.8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6.57亿元,有2人遇难,37人受伤。

图1.142013年7·22岷县、漳县地震烈度示意图

7月27日0时25分在文县高楼山(33.0°N, 104.8°E)发生4.5级地震,震源深度仅6千米。地震造成文县、武都39个乡镇22.80万人受灾,受伤34人(重伤1人),紧急转移安置4.4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其中文县8.10亿元,武都1.93亿元。

图1.15文县7·27地震引发碧口镇山体滑坡危及民房

7月由于降水日数多,气温偏低, 出现连阴雨天气,导致西和、礼县、宕昌、武都高山区的晚熟小麦不能如期收割打碾, 出现不同程度的芽麦,其中西和受灾面积大,麦穗发芽率高,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22亿元。

8月6日到7日,全市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为本年度最强降水,此次暴雨造成文县、武都、成县、西和、礼县、康县6县区33个乡镇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0.61亿元。文县受灾严重,碧口镇进水发生内涝,损失特别严重。

8月25日至27日,康县、文县、徽县县城出现暴雨,礼县、成县、武都、康县、文县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14亿元。

二、陇南自然灾害特点

1.类型多、分布广

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特点和管理部门,我国将自然灾害分为地震灾害(地震和火山)、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等)、气象灾害(风、雨、雷电、干旱、冰雹、热带气旋、寒潮、霜冻、沙尘暴等)、洪水灾害(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冰、海啸等)、农作物生物灾害(农作物病害和虫害)和林业灾害(病虫鼠害和森林火灾)等七类。除海洋灾害及其他类型的少数灾害外,其余灾害在陇南八县一区大多有分布。

2.夏秋季是自然灾害多发期

每年4—10月,随着雷阵雨及局地暴雨增多,陇南气象灾害进入多发期,由暴雨、山洪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生物灾害也进入多发期。尤其在6—9月,暴雨和持续强降雨多发,不仅有暴洪、冰雹、雷电、连阴雨等气象灾害,而且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其中泥石流的发生与降雨同步,滑坡的形成稍滞后于降雨。

3.由地震、暴雨洪涝引发的次生灾害多

图1.16 5·12地震造成宝成铁路109隧道塌方并堵塞嘉陵江形成堰塞湖

在陇南,一些范围广、强度大的地震和暴雨洪涝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如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波及影响,陇南作为甘肃受灾最严重的地区,由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就有7507处(滑坡1585处、崩塌2690处、其他灾害3320处),这些次生地质灾害造成143人遇难、46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28.20亿元。

图1.17 5·12地震在陇南引发的次生灾害链

图1.18陇南8·12暴雨诱发的次生灾害链

产生滑坡、泥石流的气象条件是强度大的暴雨和长时间降雨。据研究,陇南市白龙江沿岸地区形成泥石流的最大降雨强度为15—20毫米/小时,而武都、文县一些地区由于植被覆盖率差,发生泥石流的暴雨强度更低,每年6—9月均可能出现发生泥石流的降水条件,从而引发泥石流。滑坡是由于降水下渗进入土体或岩层使坡面不稳定而导致下滑,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有雨就滑”的说法。成县2010年“8·12”特大暴洪中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点有73处,作为受灾最严重的黄渚镇就有45处(黄渚镇当日降水量高达261.8毫米,占成县年均降水量621.4毫米的1/3多)。

图1.19 8·12特大暴洪引发成县黄渚镇山体滑坡

阅读材料

武都城自然灾害大事记(部分)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白龙江水暴涨淹没城郭。

清顺治九年(1652年)、十三年(1656年)两次地震,城垣尽倒。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江水涨溢,冲堤50余丈,水入砖城南门三尺许,倾倒民房千余间。

清道光八年(1828年)北峪河决堤,西关铺舍,四周尽成沙碛。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阶州(武都的古称)地震,倒城垣240余丈、民房90余院,死49人,伤210人。

清光绪五年(1879年)7月1日,在武都、文县之间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武都南山滑坡,白龙江截流,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死9258人,城内外建筑物倒塌受损严重。

清宣统二年(1910年) 白龙江翻堤入城,死伤400余人。

民国期间北裕河(1925年)和白龙江(1935年)先后翻堤,洪水都进入城区。

图1.20武都城南分布在泥石流冲积扇上的聚落

图1.21 1879年武都8.0级地震记录

1973年郭家沟泥石流涌进西关街。

1984年8月2日、3日,武都及周边地区出现连续性大暴雨,流经武都城区的白龙江及其支流北裕河暴涨, 同时出现特大洪峰,武都城区遭遇了40年不遇的洪水袭击。白龙江、北裕河两岸普遍暴发泥石流,北裕河泥石流带来的泥沙阻碍了白龙江的下泻顺流,致使白龙江水位猛涨,最大流量达到1800立方米/秒。3日11时,洪水漫过城防大堤,白龙江大堤决口长达31.5米,汹涌的江水居高临下冲向城区,教场坝先是一片汪洋,肆虐的洪水迅速淹没了五分之二的城区,最大积水深度达1.45米,从西关到莲湖公园一带,靠木筏维持交通达1个月之久,121个机关单位被淹,倒塌房屋13200余间,11200人无家可归,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折算当时)高达1.3亿元。此次暴洪、泥石流也给武都农村带来巨大灾难,北峪河流域和甘家沟流域有14人遇难,5.4万亩耕地被毁。

图1.22 1984年8月武都城区洪涝严重

1987年5月21日23时,武都城关、东江(今东江新区)、城郊、马街等乡镇突发狂风暴雨并夹杂着冰雹,快成熟的小麦被冰雹和大风打掉三分之二以上的颗粒,葡萄、梨等果实打掉九成以上, 引发的山洪、泥石流使多条公路冲毁,冲毁耕地800余亩,冲走大小车辆24辆(台),冲毁房屋850多间,死亡19人,直接经济损失660多万元。

2007年7月22日晚,武都先后发生两次雷阵雨天气,城区的大山沟爆发泥石流,泥石流堆积物达7600多立方米,经济损失208万元。

阅读材料

陇南因灾返贫问题严重

图1.23武都北峪河流域泥石流警示牌

陇南有些地区俗有“十年九灾”之说,连年发生的自然灾害,常常使一些乡村地区一灾未平一灾又至。比如武都区枫相乡迷厂村民小组,是刚刚经历了2008年“5·12”地震影响的灾后重建村,在2013年6月20日以来连续22天强降雨的侵袭下,导致村后山体突然滑坡,12户群众新建的67间房屋顷刻被掩埋, 虽然预警及时,全村148名群众幸免于难,但全村30户人家的房屋毁于一旦,致使全村人一贫如洗。2013年“7·25”徽县暴洪毁的麻沿乡牡丹坪(麻沿乡在2010至2013年连续遭受暴洪灾害而损失惨重,2013年“7·25”,暴洪又是六十年不遇的特大暴洪灾害,全乡15个村10573人全部受灾,经济损失高达1.33亿元。麻沿乡还是2014年1月陇南市划定的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集中的25个特困片区徽县麻沿片区主要乡镇之一。)、宕昌车拉乡代家庄、文县“8·7”暴洪毁的碧口镇魏沟木家坝等村都是因灾返贫的典型例证。如果将陇南2013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62亿元损失计算到全市130万贫困人口,则相当于他们全部两年的人均纯收入。因此,重视因灾返贫问题在陇南非常重要。

——根据田代雄的《浅析山洪灾害对陇南区域扶贫开发的影响》改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