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正常颅脑结构的超声表现

正常颅脑结构的超声表现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双侧侧脑室颅脑横切时,颅脑中央有一线状回声贯穿前后,此为大脑镰回声,在大脑镰两侧的液性暗区,即为双侧的侧脑室,侧脑室内的强回声为脉络丛。第1种常见于中期妊娠,而后2种常见于晚期妊娠。大部分学者认为这3个腔均并不参与脑脊液的循环,且在产后均可逐渐消失。透明隔腔后方中线的两侧可见左右两个椭圆形的低回声,即丘脑,两丘脑之间的暗区为第三脑室。大脑外侧裂的回声略高于其他大脑半球脑组织的回声。

(一)颅骨

呈椭圆形,两侧对称,枕部稍宽,到第12孕周颅骨骨化明显,可显示完整的颅骨光环。有时可见颅骨连续性中断,这是头颅的人字缝,冠状缝所致(图3-5、3-6)。

图3-4 脊髓的发育

图3-5 颅缝图

图3-6 颅骨光环中断处为颅缝

(二)皮肤及软组织

厚1~2mm,颈后部较厚,孕12周最厚不超过3mm,孕19周时不超过5~6mm。

(三)脑室系统

1.双侧侧脑室颅脑横切时,颅脑中央有一线状回声贯穿前后,此为大脑镰回声,在大脑镰两侧的液性暗区,即为双侧的侧脑室,侧脑室内的强回声为脉络丛。在早孕晚期和中孕早期,侧脑室及脉络丛占据了大部分的大脑半球。侧脑室形状不规则,可分为体部、前角、后角、下角4部分。侧脑室的前角又称额角,其测量一般取双顶径平面,测量侧脑室前角的外侧壁至脑中线的距离,现在由于超声仪器的进展,能够清晰的观察到透明隔腔两侧“羊角样”的前角(图3-7),可测量内侧壁内侧缘至外侧壁内侧缘之间的距离来获得前角的宽度。后角又称枕角,其测量是在脉络丛球部后缘测量两侧壁内侧缘之间的距离(图3-8)。一般认为一侧或双侧的侧脑室>10mm即为异常。

图3-7 “羊角样”前角

图3-8 侧脑室后角

2.第三脑室横切时,第三脑室位于脑中线上,透明隔腔的后侧,两侧丘脑的中央,为一裂隙样的无回声区(图3-16)。呈现为3种图像,第1种为单一的线性回声;第2种为二条平行的线状回声,内为液性暗区;第3种为分叉的二条线状回声,类似于“V”形液性暗区。第1种常见于中期妊娠,而后2种常见于晚期妊娠。有学者认为任何孕周第三脑室的宽度>3mm应考虑扩张的可能。

3.第四脑室在小脑蚓部中央前方,呈三角形,第四脑室在孕中期显示最为清晰(图3-18),在孕晚期一般难以显示。

4.小脑延髓池即颅后窝池,位于蚓部的后方,测量小脑延髓池的宽度为测量小脑蚓部后方至枕骨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图3-18),正常值<1.0cm。

5.脑中线部囊性结构包括透明隔腔、Verga腔和中间帆腔(图3- 9)。大部分学者认为这3个腔均并不参与脑脊液的循环,且在产后均可逐渐消失。

图3-9 脑中线部囊性结构的矢状及横切面

(1)透明隔腔(图3-10):又称第五脑室,显示于双顶径的标准切面,为靠近额侧中线回声两侧的平行的两条短线状回声,内呈近长方形暗区。一般在足月分娩后逐渐消失。

(2)Verga腔(图3-11):又称第六脑室,通常为第五脑室向后扩延,与第5脑室并存,一般在妊娠6个月时逐渐消失。

图3-10 透明隔腔(第五脑室)

图3-11 Verga腔(第六脑室)

(3)中间帆腔:又称脑室间腔,位于第三脑室的上方,第六脑室的后下方。与第五、第六脑室也不相通。在出生1岁后逐渐消失。

(四)脑实质

透明隔腔后方中线的两侧可见左右两个椭圆形的低回声,即丘脑,两丘脑之间的暗区为第三脑室。位于侧脑室外侧的低回声为大脑半球,在中孕晚期及晚孕,可见清晰的脑沟回,这是由蛛网膜与脑组织之间形成强回声界面反射而形成的。大脑外侧裂的回声略高于其他大脑半球脑组织的回声。

小脑位于颅后窝,小脑半球左右各一,呈圆形,两者之间有蚓部相连,最初小脑半球呈圆形低回声,随着小脑的发育回声逐渐增强并可出现特征性的条纹状图像(图3-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