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美丽乡村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美丽乡村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平山县梁家沟村2015年度,石家庄美丽乡村建设圆满完成了411个省重点村的建设任务,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年终考核中,石家庄在11个设区市中综合排名第一。在省对各设区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度综合考评中,石家庄市连续3年排名第一。正定美丽乡村——塔元庄新民居类似的变迁在石家庄各个村庄悄然发生。但是,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说,环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不容小觑。石家庄提出规划先行。
美丽乡村建设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_跨越:幸福石家庄逐梦之路

沿着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走进平山西柏坡片区的李家庄村,美丽的岗南水库清澈如镜映衬着村庄,几十栋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坐落在青山下,绿水边。新修的环村水系绕村而流,斑驳的树影、碧绿的菜地、粉墙黛瓦的民居浸润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中,让人恍如置身一片写意的田园诗画里。

如今,这如诗般的美丽村庄,正成为星罗棋布于石家庄的田园风光,随处可见。村貌之变、村风之变、理念之变,交错纷呈,重新演绎出不同的魅力风采。

近年来,石家庄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发展定位,着眼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抢占先机,坚持做优生态、做美乡村,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持续的推进路径,顶层设计、统筹施力,形成了一批具有石家庄特色、环境功能宜居的省级、市级美丽乡村。

一组组跃动的数据,见证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可喜变化——

2013年,石家庄市全面实施“五大工程”、15件实事,完成了434个省重点村和68个市重点村改造任务,省先进县和美丽乡村数量在全省位居第一,实现了市委要求“率先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

2014年,石家庄市以“八化”为目标,完成了368个省重点村改造任务,打造了沿308国道栾城示范片、沿石黄高速藁城示范片、沿京港澳高速正定示范片等3个精品示范片,省先进县和美丽乡村数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平山县梁家沟村

2015年度,石家庄美丽乡村建设圆满完成了411个省重点村的建设任务,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年终考核中,石家庄在11个设区市中综合排名第一。平山西柏坡片区和正定古城片区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片区”;栾城、鹿泉、平山、正定4县(区)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区)”;矿区贾庄、正定西里寨等34个村获评“河北省美丽乡村”。

截至目前,石家庄市共完成1213个省级重点村建设任务,占全市村庄总数的近1/3;相继建成一大批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各具特色、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初步实现了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互促进、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村容村貌与精神风貌双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面小康建设;共评选出60个省美丽乡村、136个市美丽乡村。在省对各设区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度综合考评中,石家庄市连续3年排名第一。

通过这几年的建设,石家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素质不断提高,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淳朴的石家庄人民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改变着家乡。一幅“山清水秀、环境整洁和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一场改变农村面貌的变革

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改变农村落后生产生活方式的一场深刻革命,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陈会英在栾城区柳林屯村生活了40余年,提起村里的变化,她说:“我们心里盼着改造,盼望着街道变得干净、漂亮。”陈会英回忆,没有改造前的土路又窄又脏,村民们私建的猪圈、厕所散布在村间,一下雨车都进不来。“现在村里的环境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给儿子娶媳妇都比以前容易多了。”

正定美丽乡村——塔元庄新民居

类似的变迁在石家庄各个村庄悄然发生。

近年来,石家庄广大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回应农民的呼声,适应农民需求,2013年,我市启动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从2013年开始,石家庄市加快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重点解决农民群众最急需的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房屋改造、环境整治等问题,深入开展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四清”和“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集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使农村到处干净、整洁、有序。

“一条条整洁干净街道在眼前,一道道白墙映蓝天,红尖顶、青瓦房檐,白墙壁、灰墙边,漂亮的民居在面前。党的政策好,家乡变美丽,卫生环境好,百姓乐陶陶……”这是正定县新安镇村民唐玉娥写的一首《改造提升村民赞》。从中也可以看出,这项工程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但是,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说,环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不容小觑。在一些农村,即使实施了环境的突击整治,也没能走出“突击、反弹,再突击、再反弹”的怪圈。加快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成为彻底根除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关键所在。

高邑县按照政府购买服务、互利共赢的原则,抓住选好合作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监督公司运作和双方诚信践诺四个环节,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建立了符合高邑实际的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如今,该县城区和44个村垃圾每天清运量达60余吨,做到了日产日清,“垃圾围村”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环境也整洁了。

垃圾处理模式多,环境整治长效化。唯有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使农村更宜居、老百姓生活更方便。

为了清理农村垃圾,栾城区也创新机制,通过PPP模式,将农村垃圾处理推向市场,请专业的环卫公司进行管理,建立起“一杆到底”的农村环卫新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科学规划美丽乡村个性十足

美丽乡村建设千头万绪,从哪里入手?石家庄提出规划先行。

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明确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到科学规划,严格按照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农村未来发展的需求,科学谋划美丽乡村的总体布局,努力打造我市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

石家庄市美丽乡村建设以县域总体规划为总坐标,科学编制美丽乡村规划,以“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域到局部、从综合到专项、从用地到景观相衔接的规划格局。

平山西柏坡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总规、专规、村庄规划及片区景观提升规划,得到了河北省委领导肯定。实行“不符合规划不签字,不签字不付款”,使高水平规划得以刚性执行,有效解决了规划建设“两张皮”问题,确保了建设品质。栾城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位、各美其美、城乡一体”的思路和“全区一张图、一乡一幅画”的要求,将百姓意愿、农村实际和地域民俗文化特色融入其中,高水平编制和实施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效破解了“千村一面”问题。

美丽乡村李家庄

李华县是栾城区樊家屯村党支部书记,他认为美丽乡村的建设不是简单追求形式上的美观,不能忽略农民的承受能力,也不能盲目改变原有的乡村田园风光。

樊家屯村实践就是一个极好的注脚。栾城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邀请了国内顶尖的设计施工单位参与。村民普遍反映,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好,以前设计公司给设计好后把图纸一交就走了,也不管是不是适合村里,村民们待见不待见,结果推行起来总是不顺。现在不用担心了,设计方、施工方、村民们一起参与、共同设计,不仅标准高了、统一了,工作推进的速度也快了不少。同时,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避免了设计人员纸上谈兵的现象。

平山县李家庄村,是2015年度河北省九大重点片区之一的西柏坡片区中核心区域重点打造的村庄。走进村子,由天津市规划设计院为其量身打造的设计图就摆放在显著位置。

“村前是漂亮的柏坡湖和新扩建的中央统战部旧址,村里建成了民俗一条街、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村后是有花有果的樱桃、红树莓产业园。”站在规划图前,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彦不时伸手在规划图上指点着,一脸自豪。

石家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力求打造能彰显当地特色和形象的新农村。

矿区贾庄社区是一个千年古镇,古树、古街、古碑、古庙都是这里的特色。该镇在实施美丽乡村创建中,不搞大拆大建,耐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把燕赵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出来,让古镇重新焕发新活力。

除了古香古色,红色文化也是河北地区的一大特色。地道战遗址、兵工厂遗址、区公所旧址……正定县高平村随处可见的红色历史遗迹,与美丽乡村工作融为一体,成为今年该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闪光点。

石家庄市按照打造河北特色新农村的目标,规划设计先行,绘制出美丽乡村的建设蓝图。特别是聘请资质好、水平高、业绩优的规划单位和设计人员,结合各县域、片区和村庄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等,分层次进行了规划编制。

不仅如此,各地还突出民俗特色,深入挖掘农村传承文化,促进与时代的融合,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藁城区耿村文化墙

政府加大投入 全民踊跃参与

“美丽乡村”建设要做好,资金保障必须要跟上。这一点,石家庄的执政者思路清晰。

三年来,石家庄市各级投入和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46.69亿元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这是石家庄历史上对农村单项行动投入最大、最集中的一次。然而,美丽乡村建设,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

思路决定出路,撬起开山的斧。建设美丽乡村,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而应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为打破过去“财政推动、大包大揽”的模式,石家庄市不断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注重市场化运作,村企合作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命名认建、品牌捐赠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引导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和在外打工人员回报家乡,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合力

2015年度,石家庄市财政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亿元,比2014年增加4000万元,争取上级投资8.37亿。县级财政投入12亿元。发动社会各界参与。社会捐助1590万元,驻村工作组共筹集资金及物资1.8亿元,动员群众投工投劳70万余人次,节约资金达7500万元,有效缓解了财政资金不足的难题。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市多个县(区)大力开展村企结对子活动,鼓励企业或个人捐赠支出。很多村庄的道路、村内文化广场、垃圾箱等都是由企业捐赠的。

在深泽县秀武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人垫资50万元先行投入美丽乡村建设,带动村内个体大户、企业捐款30多万元,村民投工投劳520人次。村内已铺设饮水安全管道3000多米,清运垃圾杂物2000多立方米,改造三格式厕所92座,村内道路全部硬化。

藁城区北大章村,4名村干部垫资5万余元,租用机械开展“四清”、采购路沿砖和便道砖等材料。目前,群众累计出工500人次,硬化道路3100平方米、铺设便道砖4000平方米,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无极县东北牛村以前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石家庄日报社驻村工作组针对村民的迫切愿望,把村道路硬化作为工作重点,在村两委的密切配合下,协调各方力量,筹资76万余元,对村内全部道路进行了硬化。该村村民期盼“通路、增收、致富”的愿望得以实现,村内道路硬化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方便,更为东北牛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光有财政的投入和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在外打工人员的捐助和驻村工作组的帮扶还不行,农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必须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大力发扬农民的主人翁精神,这一系统工程才能顺风顺水。

对此,我市一方面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长远影响,一方面鼓励广大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政府为俺们村做了那么多的事,俺们也要做点什么呀!”元氏南吴会村村民王振凯看到村中的臭水沟,改造成了漂亮美观的砚园公园,主动捐献出自家的“凤凰碾”,成为砚园公园景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村庄越来越美,这让正定合家庄村的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看到村子一天比一天美,俺心里也特美”,村民王玲玲说。合家庄村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们都表示,村子建设得这么好,大家都有义务保护这个环境,为村里做贡献。现在每天早上,都能在村里看到义务清扫队员的身影。

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大潮中,我市各个村庄的群众没有一个旁观者,他们都成了这大潮中的一朵朵美丽的浪花。

“美丽”变成生产力 三产融合增后劲

美丽乡村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石家庄市在建设好美丽乡村的同时,还要求能够经营好美丽乡村,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每个村庄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子,努力扩大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我市积极引导一些村庄主动调转“方向盘”,结合当地特色优势资源,从单纯的创建“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加快发展,实现了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进,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成了村庄发展的资源,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

如今的石家庄,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些村庄环境优美,让人每每到此流连忘返。不过村中大量的闲置农宅,因无人住、无人管,一度成为美丽风景中碍眼的物件。栾城区、鹿泉区等地,通过探索成立农宅合作社,让闲置农宅“动”起来,不仅让它们变成了风景中的亮点,还一举盘活成了赚钱的固定资产,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物质基础。所以,必须鼓励和引导村集体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发展二三产业项目,以产业的发展支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

紧邻市区的栾城区霍家屯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进行了产业规划。一进村子,映入眼帘的是白墙、灰瓦、木质凉亭以及沿街的红灯笼。依托美丽乡村的创建,该村“水墨乡村、喜乐福地”的想法应运而生。与此同时,村东北角,一个占地70亩的大型婚庆文化创意园区也已开始规划建设。整个园区,把书法、绘画艺术与婚礼庆典活动作为产业经营,将支撑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

晋州周家庄生态农业园

栾城区新建的游园成了村民们最爱去的地方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四美”要求,石家庄市还在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的建设力度,并通过积极学习借鉴贵州先进经验,推动农村地区继续全面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

经过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石家庄市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截至2016年6月,石家庄市4014个行政村中已有1213个完成省级重点村建设任务,占全市村庄总数的近1/3;相继建成了一批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共评选出60个省美丽乡村、136个市美丽乡村。2013年、2014年、2015年在省对各设区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度综合考评中,石家庄市连续排名第一,实现了孙瑞彬书记提出的“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

平山县苏家庄乡上东峪村的贫困户谢建文,如今天天守在自家核桃林里,像照顾孩子一样打理着林下的柴胡苗,生怕有啥闪失,影响他们全家6口人的脱贫大计。

像谢建文一样“任性”的贫困户,在上东峪村还大有人在。问其究竟,他们纷纷说道,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带领着大家伙儿搞药材种植试点,还引进农业企业和村集体合作建绿色蔬菜大棚,又谋划着搞林下养殖,眼瞅着能脱贫,谁还好意思躲在家里偷懒!

一个个扶贫项目启动,上东峪村的乡亲们个个精神饱满、干劲儿十足,这个昔日贫困的小山村一下子焕发出了新活力。

其实,上东峪村仅是石家庄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市共投入财政扶贫开发资金5.25亿元,有22.7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149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贫困发生率由9.27%下降到5.4%。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2016年,石家庄市组建了最强大的扶贫工作领导机构,设计了顶层精准扶贫模式,选派了584个驻村工作组进入贫困村,启动了严密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并以推进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专项行动和基础设施建设“七大工程”为抓手,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市659个(国定重点县有584个,非重点县有75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完成24.3万扶贫对象稳定脱贫任务,实现一户不漏,如期脱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