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观量及其研究现状

主观量及其研究现状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量范畴上就形成了主观量这一概念,主观量是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直接评价型主观量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一些词语、格式或数量词语自身的一些变化形式直接赋予某数量词语以主观量的色彩。第三种是因相关数量词语的感染而造成的主观量称为“感染型主观量”。语表手段指结构本身带有主观量的标记,表达主观量的语表手段主要有四类,即数量标、句末标、副词标和框架标。
主观量及其研究现状_汉语副词的主观性与主观化研究

语言的主观性表现在量范畴上就形成了主观量这一概念,主观量是语言的主观性在量范畴上的具体体现。 人类认知不是被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量,而是经常带有主观的情感、态度和评价,使客观量附加上一定的主观性。 例如:

(10)三十七名留学生参加了。

(11)他吃了五碗了。

上述例(10)、例(11)两例中的“都”皆具有量化的功能,前例中的范围副词“都”客观地总括了“参加的留学生”的全量“三十七名”,后例中的情态副词“都”则体现了言者对“五碗”这一量的主观态度,即认为“他吃得太多了”隐含他不应该再吃了的言外之义。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第一,语言中的副词既具有客观量化的作用,也具有表达主观量的作用。 第二,语言中的主观量不仅不排斥客观量,反而是以客观量为基础的,主观量的表达也蕴含着对客观量的叙述。

国内较早注意到“量”的主观性这一问题的大概是马真(1981)。 她曾指出现代汉语里,有一部分副词可以用来修饰数量词,表明说话人对某数量的看法和态度。例如“他吃了五个”,这个句子只是客观地叙述他所吃的数量。 但如果在“五个”前加上副词“才”,说成“他吃了才五个”,就伴有说话人对那个数量的主观态度,即表示在说话人看来五个不算多。 马真还进一步把直接修饰数量结构的副词分为“言够”“言多”“言少”“等量”“估量”“实量”“总计”等七类。 随后施关淦(1988)对表示时量的“就”的研究,张谊生、吴继光(1994)对多功能副词“才”的研究时,都提及到言者对“量”的主观态度与评价的问题。

真正明确提出“主观量”这一概念的是陈小荷(1994)。 他认为“主观量”是含有主观评价意义的量,它表达的是说话人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 主观量与客观量的区别在于是否同时含有对量的大小的主观评价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主观量包括“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两类。 在此基础上,陈小荷进一步研究了副词“就”“才”“都”的语义指向及主观量表达问题。

李宇明(1997、1999、2000)对汉语的“主观量”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他的一系列成果对主观量的成因、主观量的种类、主观量的语言表现手段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与分析。 李宇明(1997)认为造成主观量的原因有异态量、直接评价和感染等三种[1]。 第一种异态量是指与常态量(包括社会常态量和个人常态量)不相符的“量”,如“摄氏零度水不结冰,摄氏一百度水不汽化,八岁还没有上小学,六十多岁还不退休”等都是异态量。 直接评价型主观量不依赖于异态量,而是通过一些词语或格式使其中的量带有主观评价的色彩。 直接评价型主观量包括两类,一类是通过一些词语、格式或数量词语自身的一些变化形式直接赋予某数量词语以主观量的色彩。 例如:“整整一天”中的“整整”,“满满一车麦草”中的“满满”都是通过言者的主观评价而直接赋予主观大量的例子,而“不就是几十里吗”中的“不就是……吗”则是言者直接赋予主观小量的例子。 另一类是通过夸张的作用而赋予数量词语以主观量的色彩。 比如“一玩就是四年五年”“一口气喝干了一大缸子开水”等“一+量+VP”格式就含有小夸张的意味。 第三种是因相关数量词语的感染而造成的主观量称为“感染型主观量”。 例如“一个年级才三十人”中的“一个年级”本来并不是主观量,但因受“三十人”这个主观小量的影响,而多少带有一些主观大量的色彩。

本书认为异态量、直接评价和感染并不是语言中主观量形成的根本原因。 李宇明将类似于“水在摄氏零度结冰,在摄氏一百度汽化”“人六岁上小学,六十岁退休”等这些例子中的“零度”“一百度”“六岁”“六十岁”所表达的量视为常态量,这些常态量又包括社会常态量和个人常态量;而将与这些常态量不符的“量”成为异态量。 其实,不难看出,李宇明研究中的这些常态量都是人类的理想化认知模式(ICM),相应地,这些量都是人们认知世界中的“完型量”,而人们在认识和理解世界时通常以这些“完型量”为参照。 比如“一个小孩六岁上小学”人们会认为正常;如果“一个小孩五岁上小学”,人们会认为“他上学时间早/年龄小”;而如果“一个小孩九岁上小学”,人们会认为“他上学时间晚/年龄大”,这一认识形成的根据是存在于其认知世界中的“完型量”。 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例子:

(12)他六岁上小学。(客观常量)

(13)他五岁就上小学了。(主观小量)

(14)他九岁才上小学。(主观大量)

可见,异态量是以“完型量”为参照得出来的,而“完型量”又存在于人们的“认知百科”中,也就是说,说话人观察世界时的视角参照是主观量形成的根本原因。李宇明研究中形成主观量的第三个原因“感染”,我们认为也同样与人们的视角参照有关。 比如“一个年级三十人”,而分别以“一个年级五十人”和“一个年级二十人”为参照,则形成下列几种表达:

(15)一个年级三十人。(客观常量)

(16)一个年级才三十人。(主观小量)

(17)一个年级就二十人。(主观大量)

而直接评价,如“整整”“满满”“不是……吗”则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

李宇明(1999)提出主观量的表达手段有语表手段和语境手段两大分野。 语表手段指结构本身带有主观量的标记,表达主观量的语表手段主要有四类,即数量标、句末标、副词标和框架标。 例如“几十块钱罢了,何必言谢?”中显示“几十块”是主观小量的是句尾助词“罢了”,属于句末标。 “回沪才一周,亲友们就探访完毕。”中显示“一周”是主观小量的是格式“才……,就……”,属于框架标。 语境手段是结构本身不带主观量的标记,但通过一定的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和言外语境)能显示出量的主观性。 可见,在李宇明的研究中,主观量的表达手段是兼容、交叉甚至是共同作用的。 其中数量标、副词标和框架标都涉及到副词。

李善熙(2003)对“汉语的主观量表达”作了相对系统的研究,她先采用单一的三分法,将语言中的量范畴分为空间量、时间量和性状量三个次类,提出主观量是个程度问题,进而引入“期待量”这一重要认知概念将主观量分为主观大量和主观小量两类,并采用“量级”及“量级颠倒”的概念对主观量及主观量大小的变化作出统一的说明,接着分别从语音、词汇、语序、复叠、语气词等方面讨论了主观量的表达手段。 李善熙的研究在注重描写的同时尝试从认知方面作出相应地解释,很具启发性。

在李宇明(1997,1999,2000)和李善熙(2003)的主观量的研究框架中,副词都是重要的一部分。 副词是表达主观量的重要的手段之一,但目前,此方面的专门研究还不多,且现有成果主要是针对副词个案的研究,如董为光(2000)、沈家煊(2001)、张宝胜(2003)、周守晋(2004)、张谊生(2005、2010)、王群力(2005)、胡建刚(2007)、孟凡铃(2008)、周加发(2012)、张璐(2012)等。

本章拟从主观量的形成动因入手,对现代汉语副词的主观量化功能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与分析。 具体包括:言者视角与副词主观量表达的关系;言者认识与副词主观量表达的关系;言者情感与副词主观量表达的关系;副词主观量化功能的表现方式;副词主观量化功能的类型;主观化、语法化与副词主观量的表达等。

[1] 并据此将主观量分为异态型主观量、直评型主观量和感染型主观量三大类。 李宇明(2000:112-117)之后又将之分为四小类,即异态型、直赋型、夸张型和感染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