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失去沟通的欲望

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失去沟通的欲望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仅这一点,就会让人产生紧张、焦虑,皓满脑子塞的都是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力越来越大,就像往气球里不停地吹气,气球越来越大,爆炸的危险也就越大。根据他的研究结果,一年之中人的压力在300分以内尚可容许,如果超过300分(危机线)会引起精神障碍、心脏律动不齐等身心疾病。

人们遇到这种大人对孩子发脾气的情况,一般的反应是指责父母:孩子毕竟是孩子,有话好好说,干嘛发那么大的火?你配当爹(妈)吗?大有“你和孩子一样不懂事(甚至还不如孩子)”的意味,他们认为因小孩子的弱小和无法反抗,父母才会如此肆无忌惮地伤害孩子。其实,这从逻辑上说一点错也没有,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环境,我相信如果没有环境的影响,天下没有任何一位父母愿意如此对待孩子,虽然当时他们的嘴里叫嚣着“谁让你……”,但这多半是当作借口喊给别人和自己听的,有一件事他们心里再明白不过:孩子是最无辜的,即使有错也罪不至此。可是为什么又难以自控,非要把孩子当成出气筒,事后又后悔呢?

案例中颖的家庭有一个应激事件:家中的“顶梁柱”、颖的丈夫皓的单位要裁员,如果失去工作,家庭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而皓恰恰是那种走又不一定会走,留又不一定留得下来的人,他感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一切都失去了控制,仿佛只能听天由命,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助感和不确定性。仅这一点,就会让人产生紧张、焦虑,皓满脑子塞的都是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力越来越大,就像往气球里不停地吹气,气球越来越大,爆炸的危险也就越大。

豆豆作为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难免经常犯一些“孩子的错误”,而这些平时看来不过是淘气甚至可爱的行为,此时却碍眼得如同一根尖刺,伸向父母那已被吹得鼓鼓的神经,结果当然是“嘭”地一声,正憋得要命的气一下子找到了出口,蜂涌着赶出来,“手里拿着针”、距离又最近的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了受害者。

颖面对这样的变故,也不知所措了,一开始她想还按“一般情况”处理,希望通过和爱人谈谈、让孩子离爸爸远点、自己多承担点家务、不让爱人操心等手段来解决问题或等待问题自己消失,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不但总解决不了,这种不良情绪还逐渐传染给了她,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对头,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附:一年内压力量化表(见后附的“应激事件表”)

应激事件量化表

说明: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博士专门研究压力给人的肉体、精神带来的影响和损害,他把各种压力标上分数。根据他的研究结果,一年之中人的压力在300分以内尚可容许,如果超过300分(危机线)会引起精神障碍、心脏律动不齐等身心疾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