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六盘山花儿美就美在这淳朴自然

六盘山花儿美就美在这淳朴自然

时间:2022-03-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广袤的六盘山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往今来,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的交融地带,既受深厚的中原文化影响,又吸收了西部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呈现了以回族为主,各民族文化交融、渗透的多样风格,使得六盘山的“花儿”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风韵。六盘山“花儿”题材包罗万象,有爱情。六盘山“花儿”美就美在这淳朴、自然。
六盘花儿_固原名片

广袤的六盘山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古往今来,这里都是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族的交融地带,既受深厚的中原文化影响,又吸收了西部地区各民族的文化精华,呈现了以回族为主,各民族文化交融、渗透的多样风格,使得六盘山的“花儿”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和独特的风韵。

六盘山“花儿”题材包罗万象,有爱情。自然景色、天文气候、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等内容,分为“整花”和“散花”。“整花”具有叙事、说唱的性质。“散花”则是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活泼浪漫,多用于表达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花儿”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也有齐唱,场面热烈,生动活泼。唱到高亢处,穿云裂帛;唱到委婉处,则又缠绵悱恻,销魂荡魂魄。

六盘山“花儿”美就美在这淳朴、自然。它深深地根植于六盘山区这片沃土之中,以其独特的韵味、含蓄的表现方式、难以言表的情调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一缕清风。他像清泉,又像细雨,点点滴滴滋润着这片黄土地。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六盘山花儿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特有的表现方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使这块贫瘠而又神奇的土地焕发着惊人的异彩,鼓舞着这里的人们以顽强的精神,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三寸竹片片,

两头扯线线,

一端口中衔,

消罪解麻缠。

这是一个谜语,谜底就是口弦。

口弦,俗称“筘筘”“口琴子”“口衔子”,是一种民间原始乐器。口弦历史悠久,大约在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就有了口弦,明代以后则以口琴之名见于史册。口弦作为回族女子表达感情、用以自娱的民间乐器,长期以来只在民间流传,在固原山区较为多见。

口弦多以黄铜、红铜或白银制成,中间安有一根极其细薄的铜片,是发声器,大小不一,有约寸半长短的,也有比其小的。吹奏时将口弦横嗡口中,以舌尖或手指轻轻拨动发音簧片,同时以口形的变化、呼吸气量的大小来调解掌握音程的音调,主要通过口形。气力节奏等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

回族有“家女不见外男,青丝不见青天”的传统,回族女子恪守在家院中,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借口弦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在闲暇时节,每当夜幕降临,女人们便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吹奏起动人的口弦,借以散心消遣,或寄托妻子对出门在外丈夫的思念,抒发她们深埋心底的复杂情感。固原山区的回族姑娘还喜欢在口弦柄处拴挂五颜六色的丝穗子和五彩珠子,把口弦当作装饰品拴在胸前第二个纽扣子上,一有机会就弹起来。口弦也是回族男女青年间相互表达感情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朋友和乡亲间交流感情、互诉衷肠,乃至相互逗趣。娱乐的工具。

口弦声如泣如诉,幽婉动人,正是“沁人心脾,牵动情丝万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