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帮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帮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只是因为眼睛看得见而想摸摸看,藉由不曾做过的行动来体验成就感而已。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明智的称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时期是形成自我正面形象的最重要时期,父母一定要细心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给予适时的反馈。随着独立心建立的同时,孩子就会藉由反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父母不一样。利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共鸣,同时藉由“你不是坏孩子!”

幼儿期(2岁~3岁):帮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自我意识逐渐清晰

对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会出现几个相当明显的特征,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产生“自我概念”(self-concep t)。新生儿或婴儿都还无法认识自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正式开始自我认识的时期,是18个月左右。这个时期的孩子会产生清楚辨识与记得自己模样的能力,所以当发现镜中的自己时,会正确地辨识出那就是自己而感到新奇与快乐。相反的,年纪更小的孩子看到镜中的自己时,会因为眼前出现了某个东西而感到高兴,却不知道那就是自己。

刘易斯和布鲁克丝·甘恩(Lew is & Brooks-Gunn)透过“镜中唇膏”实验证明了与此相同的论点。他们在孩子的鼻子上涂上唇膏,让孩子站在镜子前面,观察孩子的反应。此时,能清楚辨识自己的孩子会为了擦掉鼻子上的唇膏而摸鼻子,或是向周围的人讨面纸;相反的,自我辨识能力尚未发育的孩子则会想擦拭镜中自己鼻子上的唇膏,或是做出想要找出镜子后方的人的举动。

透过这项实验可以发现,18至24个月之间的孩子知道自己映照在镜中的事实,也就是说,自我辨识与记忆的能力在18至24个月之间会大幅发展。这时候,自我辨识力会变得很强,先前没有的各种行为也会开始出现。举例来说,当感觉自己被注视,或是同时被多人注视时,会感到很尴尬、不知所措。有些孩子在强烈暴露在众人目光前时会害羞微笑,有些则会生气,甚至是嚎啕大哭。

自我认知清晰的孩子可以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的行动,做出不应该的行为时会产生羞耻心或罪恶感,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时则会感到自豪且有自信。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做出某个行为后,会仔细注意他人的反应,特别是父母的评价或反馈,也会对他人的反应显得相当敏感。

此时最重要的是孩子会因为他人的反应而修改或调整自己的行为。随着他人对自己的行为鼓掌、摆出不悦的表情、责骂、称赞,孩子会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好是坏,改善不好的行为,架构出属于自己的形象。这就是这个时期值得关注的特征。

因此,这个时期多接触肯定性的反馈,也就是经常获得称赞而成长的孩子,将会从称赞中获得其所具备的一切价值。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小时候养成自我效能、自主性、成就动机、自我控制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该习惯就会一直维持到老。这个时期获得称赞的孩子,无论在生理或心理上,都可以健康地成长。

父母的关心有助于正面自我形象的养成

幼儿期对整个人生过程来说,是最常经历错误与失败的时期。无论是创作、画图、走路、说话等,都无法确实进行,所以跌倒、撞到和捣乱,就是孩子一整天的行为了。

此外,这时期孩子会更积极地探索世界,经常尝试新事物,行为鲁莽,很容易做出许多不值得称赞的事。自然而然地,父母责骂的机会就会比称赞还多。不过,当幼儿期的孩子做错事时,千万不能一味地责骂,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那个行为是闯祸,也不知道自己犯错了。孩子只是因为眼睛看得见而想摸摸看,藉由不曾做过的行动来体验成就感而已。在尝试新事物时发生不顺利的情况是理所当然的,失败与犯错也是人之常情,父母也是经历这个过程才从婴儿成长为儿童、青少年,然后变成现阶段的成人。

因此,绝对不能因为幼儿期的孩子四处捣乱或冲撞,就指责孩子是麻烦制造者或捣蛋鬼。应该善用智慧掌握孩子的意图、发生问题的原因,该改过的地方要适时给予训诫。唯有这样,孩子才能确实了解该发展何种行动、又该修改哪一部分。即使孩子做错事,但基于孩子主动尝试的意图,还是有值得称赞的地方,父母也必须适时给予赞美。

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明智的称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时期是形成自我正面形象的最重要时期,父母一定要细心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给予适时的反馈。

话虽如此,也不是要父母帮孩子做好每件事,而是应该保持关心与注意,帮助孩子学习自立。在学步、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子、整理弄倒的积木、吃饭等行为时,就算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也要给孩子有可以自己完成的机会。当孩子完成时,要不吝惜地给予称赞和鼓励;若未能顺利完成,也要给予赞美,不是针对行为本身是否完成,而是赞美孩子为了靠自己完成而努力的过程。

或许有些父母会因为孩子总是烦躁、整天只会大叫、不管说什么都不愿意乖乖听话,而认为孩子根本就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这是这个时期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明明以前个性很顺从,随着进入这个时期,开始出现反抗的情况。这种情况很常见,这是因为孩子将想要表现与获得肯定的想法,转换成拒绝大人的拜托或忠告来呈现所导致。随着独立心建立的同时,孩子就会藉由反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父母不一样。

因此,当父母叫孩子做事时,孩子往往会不加思索地就作出否定的回答,不是先思考再拒绝,而是先拒绝再思考。例如:妈妈说吃饭了,孩子却直接回绝说不要,后来却悄悄到厨房吃;妈妈说要去某个地方,孩子立刻回绝,不过却在妈妈准备出门时就立刻换好衣服跟着出门。

反抗与烦躁,绝对不是因为讨厌父母,很可能是对某件事感到难过或挫折的一种表现;或者因为某件事不顺利,与自己斗争的过程;也可能是复杂与困难的心境难以用语言完整表达而展现出来的一种愤怒与挫折的型态。

因此,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时,不要一味地忽略或责骂,要解读孩子的心思,同时给予教导与鼓励,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地成长。时时给予拥抱并且抚摸孩子说:“原来你是因为这件事难过,这不是你的错,毕竟这对现在的你来说还太难了,下次妈妈也会帮你的。”利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共鸣,同时藉由“你不是坏孩子!”之类的话来给予鼓励,如此一来,孩子就可以获得安慰并拥有自信。

只要想到妈妈是站在自己这一边,孩子刻意反抗的念头就会消失,拼命耍赖不听话的行为也会有所改善。简而言之,幼儿期的孩子之所以会出现反抗的行为,只是想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测试自己与尝试新事物,同时塑造自己真正的面貌。因此,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时,可能就会更需要父母的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