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宝宝叛逆,爸爸妈妈怎么办

宝宝叛逆,爸爸妈妈怎么办

时间:2024-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不爱听大道理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讲一些相关故事让宝宝明白其中的道理,心平气和地与宝宝解释。对于宝宝的倔强、任性行为,爸爸妈妈不能够只表达对宝宝的不满情绪,要让宝宝有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虽然宝宝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宝宝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宝宝叛逆,爸爸妈妈怎么办

宝宝叛逆的原因

1.宝宝的好奇心、求知欲未得到满足。3岁左右的宝宝好奇心强,求知欲也非常旺盛,任何物品都要亲自摸一摸、碰一碰,但是宝宝的这一行为常常会惹怒爸爸妈妈,轻则限制宝宝的行动,重则对宝宝进行体罚。爸爸妈妈对待宝宝的这种粗暴的方式,势必会引起宝宝叛逆。

2.爸爸妈妈未考虑到宝宝的自尊。尽管宝宝还很小,但是也有自尊心,爸爸妈妈应该尊重他们,根据宝宝的身心特点进行教育,以前那一套棍棒底下出孝子、体罚、讽刺、挖苦、辱骂,只能引起宝宝的逆反心理。

3.凡事都唠叨。有些爸爸妈妈认为自家的宝宝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没完没了地对宝宝进行指责,久而久之,宝宝就会厌烦,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4.感情沟通的缺失。爸爸妈妈缺乏和宝宝经常性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宝宝的尊重,宝宝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爸爸妈妈。

5.爸爸妈妈对宝宝过分迁就。宝宝认为犯了错误不会受到批评,这种错误的信息让宝宝不明是非,一旦爸爸妈妈想教育宝宝的时候,宝宝就很不适应,于是便出现了逆反心理,缺乏安全感。

6.缺乏安全感。爸爸妈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经常和宝宝在一起,虽然物质上极为丰富,但宝宝在情感上,长此以往在缺少父爱母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给宝宝讲清道理,不能粗暴批评、责骂

当宝宝有不合理的要求与做法的时候,爸爸妈妈首先要做的是给宝宝讲清楚道理,把不合理之处告诉宝宝,让宝宝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对于不爱听大道理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讲一些相关故事让宝宝明白其中的道理,心平气和地与宝宝解释。最好不要采取威胁的口吻与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宝宝,这样会导致宝宝对爸爸妈妈的畏惧,不能明确坚持自己正确的立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爸爸妈妈和宝宝坚持一段时间就会看到成效。

爸爸妈妈要重视宝宝的意见

对于宝宝的倔强、任性行为,爸爸妈妈不能够只表达对宝宝的不满情绪,要让宝宝有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让宝宝说清楚坚持这件事的理由,这样可以防止爸爸妈妈冤枉宝宝。如果宝宝对这件表面好像很无理的要求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爸爸妈妈不仅要尊重宝宝的意见,还可以帮助宝宝满足需求。这是爸爸妈妈和宝宝很好的交流机会,宝宝觉得爸爸妈妈相信自己,宝宝自然也就会相信爸爸妈妈,这样宝宝也就不会为了一个自己想做的事而说谎。但是爸爸妈妈如果长期不给宝宝解释的机会,只是粗暴对待宝宝,慢慢地宝宝就不会和爸爸妈妈交流了,导致很多爸爸妈妈很苦恼,这就是因为爸爸妈妈无意识地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利,不尊重宝宝造成的后果。

对待过于任性的宝宝,要学会恩威并重

在宝宝哭闹的时候,爸爸妈妈可在一旁悄悄观察,对宝宝进行“冷处理”,宝宝看到自己这样并未引起重视,久而久之就会放弃这种表达方式。在宝宝大发脾气,爸爸妈妈觉得不可理喻的时候,最恰当的方式就是进行适当的冷处理。把宝宝带到安静的地方,让宝宝自我反省,并让宝宝为此承担相应的后果。例如,因为哭闹而吃不到原本应该吃的水果,得不到应有的玩具,告诉宝宝这些都和他发脾气和无理的哭闹有直接关系。这样宝宝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后果,就会有意识地控制。不管如何做,都要让宝宝最终明白哭闹的这种行为,对大家造成的不好的影响以及他自己所承担的后果。

以爸爸妈妈的性格来影响宝宝

要想宝宝文明、性格温和、懂礼貌,爸爸妈妈必须先要做到这些。如果爸爸妈妈脾气暴躁,讲再多的道理对宝宝来说都不具有说服力,因为有这样的反面教材,所有的道理都很苍白无力。所以为了宝宝的将来,为了宝宝有一个温顺的性格,爸爸妈妈就要试着改变自己,收敛自己粗暴的教育方式,做到以理服人。

专家提示

3岁左右是宝宝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当爸爸妈妈听到宝宝对自己说“不”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宝宝的否定行为表明宝宝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身的好恶观念,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在平时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宝宝对爸爸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宝宝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宝宝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