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坚决纠正孩子学习时走神

坚决纠正孩子学习时走神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莲莲一直学习都很好,其成绩不敢说名列前茅,但也排在很前。而这些孩子的智商又属正常。于是,孩子在家长的训斥下,满肚子的不高兴。懂得这一点之后,就不会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了,即使一时“走神”,也会自觉约束自己,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

坚决纠正孩子学习时走神

莲莲一直学习都很好,其成绩不敢说名列前茅,但也排在很前。但上周学校召开家长会,老师一见到莲莲的妈妈,便毫不留情面地开始数落起来:“怎么搞的,最近你女儿上课像没睡醒似的,老走神!成绩也下降了。”当时还有其他学生家长在旁边,老师的一番话窘得妈妈一时不知怎么收场,好在有一位家长也说她的孩子在家也老说很困,边写作业边打瞌睡的现象时有发生,妈妈涨红的脸才开始慢慢转为正常。

妈妈带着问题回到家里, 10点多了,女儿还在伏案写作业,头耷拉着,眼睛处于游离状态。女儿没精打采地问妈妈:“老师跟你汇报了什么事情呀!”“参了你一本!说你上课走神,不用心!”女儿马上心领神会,嘟囔着说:“老师早就说过我几回了,妈妈,可我实在是很困啊!”

上课基本上是一个听讲的过程。有专家曾做过统计,小学生上课时间的50%是在听老师讲话。但我们却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孩子:上课不能长时间听讲,注意力分散;记不全或记不住老师口头布置的家庭作业或其他事情;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复述听到的事情语无伦次……而这些孩子的智商又属正常。孩子们这是怎么了?如何让他们集中精力听讲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上课时“走神”的原因很多,但究其主要因素,大体有以下几条:

(1)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

(2)所讲内容比较熟悉或基本上已掌握;

(3)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4)内外环境的干扰。

小明上课爱做些小动作,不是玩玩铅笔盒,就是摆弄小刀橡皮什么的。一节课下来,老师不知要提醒多少次。

年轻的父母们,当你们的孩子出现这一情况时,你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毫无疑问,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以下三位家长中C家长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大约有95%的父母采取的是A家长和B家长的态度。

A家长:“你为什么上课不注意听讲,总是开小差?”孩子回答说:“不知道。”“那你能不能注意听讲呢?”孩子回答说:“能。”可当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时,家长便再也没有了先前的那份耐心,开始对孩子呵斥:“你怎么搞的,上课总是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天天说你都改不了,没长耳朵是不是?”

理由是:这孩子没记性,好言提醒一点儿都没有用,看来非要严厉点才行。

于是,孩子在家长的训斥下,满肚子的不高兴。嘴上说要坚决改正,可第二天上课时,老毛病又犯了,依旧是开小差,做小动作,影响了自己不说,还影响了别的同学。无奈,老师只好把家长又请到了学校。

B家长:听完老师的批评后回到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劈脸就是一巴掌:“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为什么别的同学都能够认真听讲,你却不能。上课就是上课,做什么小动作,下课后有那么多时间,还不够你玩的吗?如果再这样,看我不揍扁你。”

理由是:这孩子太没规矩,一点自尊心都没有,才刚上学几天,就让老师批评来批评去,弄得家长一点面子都没有,再这样下去那还了得?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对他严厉些,坏毛病改不了,就要进行惩罚。

于是,孩子在父母的威严下,上课变得老实起来,小动作是不敢做了,可眼睛瞪着黑板,脑子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老师提问,一概不知,问他在想什么,他也说不知道,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C家长:面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马上批评孩子,而是对孩子说:“小明,上课做小动作好不好呀?”“告诉妈妈,是不是都会了,不想再听了。还是听不懂老师讲课呢?”“如果不是,那是不是控制不了自己呀?”

理由是:如果孩子能够认识到上课不注意听讲是一种不好的行为的话,那就说明这种注意力不集中来源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如果孩子是因为学会了而不愿再认真听的话,那就要告诉孩子,上课注意听讲,不仅是你个人的事,还关系到别的同学。你是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遵守课堂纪律,不只是一种要求,还有一种尊重,对老师的尊重和对同学们的尊重。如果孩子是因为课听不懂而不注意听讲,那就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所遇到的难题。

于是,孩子在妈妈的分析和启发中找到了原因所在,也接受了妈妈的批评,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上课不注意听讲到底有什么危害,对自己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对周围同学有什么影响,如果别的同学都这样的话,自己会有什么感觉。通过思考,孩子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不对,于是也就有了改正的决心。至于不懂的问题,孩子也从老师和家长的辅导中,把问题弄懂了。

因此,为了防止孩子上课走神,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要掌握情况,摸清原因

作为家长,要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联系,知道孩子在哪些课上不专心,是因为听不懂、不会做,还是没有兴趣、不专心。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补课和说服教育,让他跟上班上的进度。时间长了,孩子就会知道上课不注意听讲,还得补课,占用了课外学习时间。明白了这一道理,孩子自然而然的开始专心地听讲。

2.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

古往今来有成就的学者,在治学过程中明确自己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而专心致志到入迷程度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例如,王羲之专心得错把墨汁当成蒜泥;大数学家高斯边思考边回家,走到自家门前敲门,佣人说“主人不在家”,他竟转身而去,并边走边自语:“好,下次我再来。”应让孩子明白,在学习某门功课或完成某科作业时,必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每弄懂一个问题、做好一道题,都是在向成功之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由此来提高自觉性、加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坚持这样做,即使注意力一时分散了,也会立刻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力收拢回来。

3.培养间接兴趣

注意与兴趣是孪生姐妹。没有浓厚的兴趣,对事物漠然置之,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反之,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有的同学只对远大理想(如当科学家、管理者、医生)有兴趣(这是一种“间接兴趣”),而对具体解决一个学习问题或背一个外语单词或做出一道题这样具体学习活动则感到索然无味。其实,做好一道题,解决某一问题,通过背单词学好外语,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备程序。在学习中,需要用崇高理想(如当科学家)这种间接兴趣来调节和调动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懂得这一点之后,就不会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了,即使一时“走神”,也会自觉约束自己,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起来。

4.克服内外干扰

注意力分散与内外干扰有关。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分心的视觉刺激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等等。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克服内部干扰,除了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外,还要积极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有意变换学习内容,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度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力避免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刺激,例如学习时把桌面上的报纸杂志收掉、自习课不听收录机等,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乱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力能够始终高度集中。

5.注意方法技巧

有些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一旦玩起电子游戏来,却又那么专注,一玩就几个小时,眼睛片刻也不离开屏幕,这当中其实就有如何培养孩子控制注意力的问题。要提高孩子控制注意力的能力,不妨进行些小小的训练。如对幼儿园的孩子,你唱一首歌,要求注意听歌词,然后问他听到了什么;让一个稍大的孩子,大致地看一看书的页码,而后悄悄拿走这一页,问:“还记得你刚看到的那一页的页码吗?”也可讲一些类似“小猫钓鱼”的故事,跟孩子讲一讲小猫做事情不专心、一心两用,导致没有钓上一条鱼,启发孩子做事情要专心。

6.养成注意习惯

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要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确实,如果听课时趴在桌上,怎么能使注意力集中呢?所以,必须让孩子知道,为了使自己上课不“走神”,必须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