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拥有平常心,避免孩子爱攀比

拥有平常心,避免孩子爱攀比

时间:2022-08-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爱攀比的行为,家长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可让孩子剪衣服样板,妈妈再把衣服缝好,这样孩子就不会再提要买芭比娃娃了。[细心观察,留意细节,及早祛除孩子的虚荣心]虚荣心是造成孩子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家长在生活上要多留意孩子,发现“虚荣”苗头要及时、正确地引导教育。

拥有平常心,避免孩子爱攀比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收入较高的父母也给予孩子越来越多的物质满足,导致一些孩子聚在一起时常有攀比现象,如比衣服的漂亮、比文具的高档、比房子、汽车排场和父母职位高低等。

宝宝行为案例

乐乐今年上五年级了,妈妈发现他现在非常爱和别的孩子攀比:衣服要穿品牌的,学习用具要买高档的,尤其对他脚上的运动鞋,要求更是高到了家长难以接受的程度:不是世界名牌不穿!那些运动鞋动辄就是三四百元一双。他常常振振有辞:名牌东西质量好,又耐用。但妈妈知道,他主要是因为与同学攀比,觉得自己不买名牌没面子。

乐乐的爸爸妈妈都是工薪阶层,平时对他的正当要求都尽量满足;有时候也想给孩子买些好的东西,不想太委屈他。可是,对于他这种强烈的物质要求,妈妈又很难满足他。并且,妈妈也发愁,该怎么引导他拒绝虚荣,不和同学在物质上进行攀比呢?

专家指导

攀比之风在孩子之间大行其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涂抹上一道阴影。为去掉孩子爱攀比的陋习,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今社会上一些家长赶时尚、追潮流,盲目攀比,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杜绝孩子爱攀比的行为,家长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制定消费计划]家长应该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的经济需求,和孩子一同制定一个消费计划,让他从小养成合理安排金钱、勤俭节约的习惯。相反,给孩子过高的零用钱则会增长孩子们之间相互攀比的心理,导致孩子的盲目的攀比消费,也不懂得珍惜父母劳动成果。

[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消费广告]现在的很多电视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和所谓的“光鲜靓丽”,父母要和这些并不实际的宣传做斗争,教育孩子脚踏实地,不要盲目攀比。

[自己动手满足需要]比如:当孩子用自己的旧娃娃攀比邻居小朋友的芭比娃娃,并也要求妈妈买时,妈妈就可以和她一起用纸巾给娃娃做一条“纱裙”,也可以用漂亮的布料给娃娃设计几套可以拆换的衣服。可让孩子剪衣服样板,妈妈再把衣服缝好,这样孩子就不会再提要买芭比娃娃了。

[家长需要引导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大人可以在自己平时穿衣时注重引导,告诉孩子颜色如何搭配才好看,服饰类型怎么配衬才得体,还要告诉他们什么是美。新的、艳丽的衣服是美的,而旧的、整洁的衣服也是美的;不要轻易向哭闹的孩子妥协,这样会给孩子“要挟”父母达成愿望的信息,会在某种程度上纵容孩子,助长孩子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理。家长最好和孩子订立一个规则,比如多长时间为孩子购买书本、玩具,这样既不会因为拒绝其要求而伤害了孩子,也不至于让孩子形成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态。家长还可以用他想要的东西作为奖品,以示对孩子表现不错的奖励。

[将攀比转为动力]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当时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超越别人。如果能抓住这种心理,让孩子在学习、才能、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发奋努力,勇于赶超,将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同时,也可以将攀比化为动力,让孩子设法实现自己的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知识导读

在评价一个孩子攀比心是不是强烈之前,父母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他攀比心理的根本原因。比如说,是因为周围的同学比较追求物质享受,而孩子很从众;还是因为他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或是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象;或是因为他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地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他的要求在家庭中没有得到满足,心理上还受到了负面的刺激,也许他就会寻求外界的“帮助”,这样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

行为矫正TIPS:避免宝宝爱攀比

[细心观察,留意细节,及早祛除孩子的虚荣心]虚荣心是造成孩子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家长在生活上要多留意孩子,发现“虚荣”苗头要及时、正确地引导教育。生硬枯燥的说教不但不能克服孩子的攀比心理,还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引导孩子学习新知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的东西,培养孩子对文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更多地接触钢琴、舞蹈、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和孩子一同选择其真正喜爱的项目,增强其在这方面的造诣。只要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太局限于与其他伙伴攀比了。

[让孩子保持一种平常心]条件优越的家庭应该有一种平常心,要在孩子面前尽量淡化家庭的优越条件,尊重别人,不炫耀自己,这样孩子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用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孩子,面对孩子的一些比较,家长在不回避的同时应告诉孩子,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一样,对快乐的感受也不一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务活动中,完成部分力所能及的劳动,比如自己叠被子、洗红领巾等,培养他们“一分劳动、一分收获”的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