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说香港文化回归

说香港文化回归

时间:2022-08-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香港大学举行回归后的第一届毕业典礼,我与妻应邀参加。因此,城市大学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促进香港的文化回归。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日前打电话给我,也谈到设立这个讲座的设想,并说,他们非常希望从内地邀请学者去主讲中国文化讲座。自然,香港不都是兰桂坊,提高文化,学习中国文化,依然是迫切的主题。

曾敏之从香港来,出示香港新出的《文采》杂志创刊号。这个杂志是香港一批热心中国文化的文化人,得到当地有力人士的支持,出资创办的。敏之担任社长,内地与香港有几位文化名人出任顾问。办刊目的只有一个:弘扬中国文化。这在香港是个老问题大问题,回归之后并没很好解决。英语教学与母语教学形成矛盾,甚且日趋尖锐,不但影响学校,还及于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他们办这个杂志,就为宣传重视母语教学,使中国文化在香港植根深固,融为一体。

忆回归之后四个月,我去香港。当时母语教学与英语教学之争,正闹得不可开交。特区政府公布了准许英语教学的中等学校(香港习称为书院)名单,学校关心,社会重视,家长关切,报纸头条刊载,牵动了各方面人士的心。列入名单内之有关者兴高采烈,未列入名单也就是须实行母语教学的学校及其有关人士,“失望”之余,颇有参与抗议者。一百五十年的历史,香港人轻母语轻中国文化,仰慕英语,业已根深蒂固。回归以前,为求职业方便,可以理解;回归以后,依然如此,令人可忧。

尽管社会情况、教学单位,以至于社会对母语教学的观念还没有足够的改变,也未有有力的措施,毕竟有人呼吁改变,有教学单位起而改变,是令人高兴的。《文采》的创刊只是一例。这里我要提到城市大学的措施。这个大学原名城市理工大学,取消理工两字,说明了他们企图办成综合大学文理并重的想法,这一期的《文采》刊有该刊对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教授的专访,题为《城大校长张信刚教授畅谈香港文化回归》。这位在台湾生长,在美国受教育,学习结构工程和研究流体力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专家,有一份重视中国文化的热心,谈话中极力提倡中国文化,主张香港回归文化也应回归,说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是谁的中国人,是很可悲的”。“因此,香港回归后,港人需要心理上的回归,承认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否则就谈不上文化和精神上的回归,而家长强烈反对母语教学的情况也会继续发生。”因此,城市大学采取了多种措施,以促进香港的文化回归。措施之一是开办中国文化必修课程。从去年开始,他们成立了中国文化中心,主持办理开设中国文化必修课程,使学生更能认识中国文化、历史,在三年大学课程中修满六个学分。他们不但请自己大学的教授讲授这样课程,还从内地、台湾特聘客座教授开设文化讲座。此外,张教授以为香港传媒应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也是很有创见的。他说,“如果连报纸、传媒都不用正确的标准中文写,只以广东方言来写,那就会限制了学生的中文水平”。这一点,凡是看过香港报纸的人必会深有体会。那种似通不通的广东中文,怎样能提高香港的文化水平呢。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教授日前打电话给我,也谈到设立这个讲座的设想,并说,他们非常希望从内地邀请学者去主讲中国文化讲座。

提倡中国文化是当务之急,于香港尤显迫切。前不久,许纪霖在《新民晚报》有文,谈香港人文明,而文化不足,诚然。但是,他去中环兰桂坊寻找文化,却是找错了地方。兰桂坊很出名,出名在于那里的酒吧、咖啡店是香港搞同性恋的青年集中的地方。前几年圣诞节,狂欢终夜,水泄不通,挤垮了房子,压死了不少人,更出名了。许纪霖误入兰桂坊,寻找香港文化,岂非南辕北辙?自然,香港不都是兰桂坊,提高文化,学习中国文化,依然是迫切的主题。

一九九九年七月

(原载一九九九年八月五日《新民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