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但求兴尽而已

但求兴尽而已

时间:2022-07-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子猷处事,一任性情,唯在尽兴而已。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戴安道为当时隐士,善鼓琴,工于文辞,尤喜宴饮游乐,其时与高门风流交往颇多。于是叹咏西晋诗人左思《招隐诗》,由隐而思及隐居剡溪的戴安道。由山阴至剡溪,舟行一夜,次日平明至。但到了戴安道门前,却忽然止步掉头而归。但至妙之处却在于,吹奏之后,客主不交一言。这中间兴许也有尽兴尽意之所在。

王微之字子猷,是东晋大名士王羲之的第五子,于时卓荦不羁,亦有令名。子猷处事,一任性情,唯在尽兴而已。《世说新语》载: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明 王世昌 归去来辞)

戴安道为当时隐士,善鼓琴,工于文辞,尤喜宴饮游乐,其时与高门风流交往颇多。王子猷于夜雪明净之时,感觉自然,甚有领悟。于是叹咏西晋诗人左思《招隐诗》,由隐而思及隐居剡溪的戴安道。其兴骤至,便连夜乘船前往访戴。由山阴至剡溪,舟行一夜,次日平明至。但到了戴安道门前,却忽然止步掉头而归。他的自我解释是:“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尽兴也是尽性,挥洒人的本性,以尽兴为旨,但得兴尽亦即意至,何必在于形式。这正是他追求的实质,颇有得意忘言之乐。

《世说新语》另载:“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遇桓于岸上过,王在船中,客有识之者,云是桓子野。王便令人与相闻云:‘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时已贵显,索闻王名,即便回,下车,踞胡床,为作兰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这似乎更属一种风范。两相倾慕而又素昧平生,偶然相遇其一约为吹奏,另一人欣然。但至妙之处却在于,吹奏之后,客主不交一言。这中间兴许也有尽兴尽意之所在。因为二人所要欣赏的只是音乐。王要桓吹,因为知道桓吹得好;桓为王吹,因为知道王能欣赏他所吹的。既然如此,意已相适,兴则至矣,又何必交言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