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万世师表与教师节

万世师表与教师节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师德楷模和师魂化身。正因为孔子身上表现出的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所有品质,所以后世将孔子称为“万世师表”。本世纪以来,不断有众多的文化学者呼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的教师节。以此来说,以孔子为教师的形象代表,以孔诞为教师节,应该说是最合适不过。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孔诞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教师节。

孔子几乎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活动,是中国最早、最出色的私塾老师。孔子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师德楷模和师魂化身。正因为孔子身上表现出的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所有品质,所以后世将孔子称为“万世师表”。我国古代学校,学生每天到校和放学都要拜孔子像,然后给老师行礼,这种庄严的仪式是提醒学生养成尊师的习惯,也把尊孔子和尊老师紧紧连在一起,突出了教师的神圣地位。

本世纪以来,不断有众多的文化学者呼吁以孔子诞辰(依据农历8月27日,约定俗成为西历9月28日)为中国的教师节。以上这些倡议所强调的理由主要是:现行教师节缺乏必要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内涵,如果能够以人类文明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的孔子作为教师节的形象代表,以孔子的诞辰作为教师节,不但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而且对于促进中国文化的崇光,对于中国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以孔子教育思想培育教师的师德,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为节日,除了考虑纪念日期的合理性、民俗性,还必须具备教师节应该具有的特定文化内涵,这个文化内涵其实包含着对师生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提示学生必须尊重老师、尊重老师这个职业,尊重老师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所付出的劳动,这就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以此报答老师的辛勤耕耘。教师节应该还具有另一层重要内涵,即通过这个节日使教师进一步提高为人师表的意识,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此来说,以孔子为教师的形象代表,以孔诞为教师节,应该说是最合适不过。孔子一生中,他与他当时在政府里的业绩相比在教育领域里所作出的成绩大得多。冯友兰先生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私人教师”来赞美孔子。并且说,“即便是孔子生平所作仅为此一点,也就足够了。”以孔子为形象代表显然有利于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况且,在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以孔诞为教师节已经多年,从国家的统一与民族文化历史认同的角度考虑,以孔诞为教师节也是很有意义的。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孔诞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教师节。

西周早期,学校教育是控制在政府手里,即“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享受教育的特权,教师同时也是国家的高级官员,那时是将“天地君亲师”并提,教师地位相当高。文武百官朝见天子时,天子面向南南,群臣要面向北,惟有祭祀活动的主持人和教师可以不面北而立。春秋时期,中国的学校突破了官学的限制,出现了一些私学。孔子恰逢其时,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通过传授知识培养为国家强大和发展发挥作用的人才。据说他当时的门徒有3000多人,优秀者72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这些学生在孔子去世后,继续游历诸侯各国,广泛传播了儒学,也推动了各国政治体制的变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思想文化的条件。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出许多重要的教学经验,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等。

有教无类。《述而》:“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脩(音xiū),干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条干肉。孔子要求他的学生初次见面时要拿十余干肉作为学费,后来就把学生送给老师的学费叫做“束脩”。十条干肉,古人用来初次见面的礼物,是薄礼。《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贫富,地域、地位、身份等等)区别。孔子的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如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如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从贵族士大夫阶层到商人、游侠乃至农民,各行各业都有。这也是孔子去世之后,他的思想能够播撒到诸侯各国,并逐渐成为显学的原因之一。

《先进》篇有一个著名的因材施教故事。子路、冉有都问:是否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可孔子对他们二人的回答却不一样。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就很纳闷,问老师为什么?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经验的核心。孔子非常热爱自己的学生,与学生亦师亦友,与学生能够畅谈无隐。“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大意是,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真诚无私,他与学生共同生活,以此来接近学生,接触学生,并关心照顾学生。接受学生的种种提问而善于解答,同时也容许学生反辩,养成了师生之间好学的风气和深厚的感情。孔子对学生的热爱和真诚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也使孔子对于自己的学生非常了解,因而能够因材施教。

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观察、了解学生,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比较精炼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比如,他评价学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莽撞。这是不足的一面。但孔子又肯定自己学生的优点,仲由果断,子贡通达,冉求有才能。他还依据学生特点,把自己的学生分为不同的类别: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如此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的教育教学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这也是儒学能够在孔子身后得到充分的发展原因之一。

正因为孔子丰富的教育内容,开创性的教育实践,奠定了孔子之后,儒学渐成显学的坚实基础。《韩非子·显学》记载:孔子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入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史记·儒林外传》记载,身通六艺的七十二贤人,在孔子去世后,“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引而不见。”

孔子身处乱世,生活艰辛,无权无势,多年颠沛流离,却能够以一己之力,创建儒家学派,影响中华文化至今不辍,在中华文化的形成、发展、壮大中无人能出其右。“世无孔仲尼,万古如长夜”,非虚言矣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