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

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

时间:2024-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人生在世,无论是生活、工作或者是事业都要尽量避免有患得患失的心态。自古以来,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正如人们常说的“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两者总是很难兼顾的。当然,在得失问题上,还要懂得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人生在世,无论是生活、工作或者是事业都要尽量避免有患得患失的心态。自古以来,在芸芸众生中,既有超然物外者,也有患得患失者。前者是一种健康而积极的人生态度,奉行这种人生态度的人,往往容易体会到心灵的自由和满足,能够过着悠然洒脱的生活,充分享受人生的尊严和快乐。后者则是一种病态消极的处世心理,这种人往往终日在得与失的罗网里钻来钻去,无法得到内心真正的超脱自在,更无法体悟到人生真正的快乐滋味。正如人们常说的“患得患失常戚戚,超然物外天地宽”。这与《大学》所言之“心有忧患,则不得其正”如出一辙。

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考中进士,做了县令。他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对人民的苦难生活深感同情,并且不满于那些残害人民的官僚,终因得罪达官显贵被罢官。回到扬州后他心静如水,并在心底深深渴望着清静幽雅的生活,希望从中感受大自然赋予自己的惬意和安详,体悟生命的乐趣。这种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不仅表现在他一生的情感和行为中,尤其体现在著名的《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中:“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只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城,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至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曰: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什么便拿什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吾弟当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

郑板桥的这一段话是他心胸旷达、不为物欲所累的最真实写照。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是真正悟透了“不患得,斯无失”的人生真谛,所以,他一生生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惬意安乐

在古代,还有一个与郑板桥人生态度截然相反者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练就了一身百步穿杨的好本领,知道他的人都很佩服他。夏王也从侍从的口中听说了后羿的神奇本领,并在无意中目睹了后羿的表演,对他非常赏识。

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到宫中,让后羿单独给他一个人表演一番,好尽情领略他那炉火纯青的射技。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带到后花园的一处宽阔地带,叫人拿来了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大约一寸的兽皮箭靶,用手指着说:“今天请先生来,是想请你展示一下你精湛的本领,这个箭靶就是你的目标。为了使这次表演更精彩,我还特意定了一个赏罚规则:如果你射中了,我就赏给你黄金万两;如果你射不中,那就要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现在开始吧!”

后羿听完夏王的话,一言不发,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慢慢地走到距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然后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准备好姿势开始瞄准。这时,他一想到自己这一箭出去可能发生的结果,一向镇定的后羿呼吸变得急促起来,拉弓的手也微微发抖,瞄了几次准都没有将箭射出去。后羿终于下定决心把箭射了出去,然而箭却钉在距离靶心足有几寸的地方。后羿看到后,脸色一下子就白了,他再次弯弓搭箭,没想到精神却更加不集中,射出的箭也偏得更离谱了。最后,后羿悻悻地离开了王宫。

夏王在失望的同时却百思不得其解,就问侍从:“后羿平时是百发百中,为什么今天我给他定下了规则,他就大失水准了呢?”

侍从回答说:“后羿平时射箭,持的是一颗平常心,水平自然也就能正常发挥。可今天他射出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这叫他如何能静下心来施展射技呢?”

夏王听后说:“看来一个人只有真正把赏罚置之度外,才能成为当之无愧的神箭手啊!”

后羿射日

综观人间世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这是常理,可有些人总想不通这层理儿,只要涉及个人利害得失之事,总少不了要去争,要去斗,要从争斗中得到更多。殊不知这种做法,总会给人带来莫名其妙的烦恼,难以言状的痛苦,排解不掉的忧愁。名利尽管得到,可是人的尊严丧失了,人的洁净丧失了,人的品味丧失了……这样,看来是有所“得”,但失去的是否比得到的更多?而且这种“得”究竟有什么意义?

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两者总是很难兼顾的。因此,在生活中,对于所拥有的,要珍惜,要知足;对于那些不该得到的东西,切勿不择手段,一味奢求;对于失去的东西,不要耿耿于怀,老是放不下。这是精明、智慧和机智的生活态度。当然,在得失问题上,还要懂得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这正是祸福相依相成的道理。所以对得失尤其对功名利禄方面的得失,应该豁达一些,淡泊一些,千万不可太介意,太看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